用“西迁精神”给养新时代办学育人
2022年5月9日,西安交通大学“大先生”系列话剧之钱学森篇《归·期》全网展映,受到师生热烈欢迎。作为第一批9部“大先生”话剧之一,《归·期》力求呈现新时代的“钱学森”与“西迁精神”,展现交大学子作为新时代“西迁精神”践行者的青春力量。
67年前,数千名交通大学师生响应国家号召,从上海来到西安,为国家建设、为西部发展奉献出青春年华,逐渐形成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并在代代师生中传承弘扬。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交通大学考察时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将‘西迁精神’作为学校改革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扎根西部,服务全国,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而不懈努力着。”西安交大党委书记卢建军说。
依托红色资源立德树人
从溯源南洋公学到交通大学西迁,从“永远飘扬的旗帜”到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迁精神”重要指示……坐落于兴庆校区的交大西迁博物馆,以图文实物和多媒体展陈等形式,集中体现了交大人筚路蓝缕西迁创业的艰苦历程和辉煌成就,展示了“西迁精神”激励一代代知识分子奋勇前进的磅礴伟力。
2018年12月11日开馆以来,西迁博物馆共计接待数十万人参观学习,仅2020年4月至今就接待了27万人,讲解近2700场。“去年,我们完成智慧博物馆一期建设,实现5G信号全覆盖、融入AR+VR互动技术,提升观展体验,助力红色资源‘活起来’。”交大西迁博物馆负责人说,西迁馆目前已成为弘扬西迁精神的重要阵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发挥立德树人作用的重要平台。
借助这个重要平台,西安交大做足了育人文章。除了开展日常教育活动外,西安交大通过开设“行走课堂”,带领大学生实地参观西迁博物馆、走访西迁单位,回顾广大“西迁人”将一片荒芜建设成满眼繁华的峥嵘历程,通过深切感受西迁成功的艰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使命感;组织学生对西迁老教授进行探望采访,聆听最真实的西迁故事,教育引导青年学子学习“西迁人”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深厚感情以及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价值追求……
在“西迁精神”干部教工宣讲队伍之外,西安交大还培养了百余位学生讲解员,打造出“学习者—讲述者—传承者—传播者”的传承模式。出生于2000年的于嘉宁,在过去的一年中承担了近50场次的讲解任务。“每讲解一次,我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就加深一分。”于嘉宁说,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迁精神”的重要指示已经深深烙刻在心里,既是她讲解时的开场白,更是引领她学习成长的旗帜。
此外,西安交大还开设“新时代‘大先生’”讲坛,邀请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时代楷模、最美教师、西迁老教授等“大先生”开讲,用身边的爱国奋斗故事引导当代大学生勇担使命,为“国之大者”孜孜奋斗。
涵养青年学子的家国情怀
卢建军认为,当代学子传承和弘扬“西迁精神”,最根本的就是让爱国精神在他们心里扎根,立志听党话、跟党走……为此,西安交大近年来大力推进“西迁精神”进教案、进课堂、进头脑,打造具有“西迁精神”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断增强青年学子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并将其落实到实践养成之中。
“高举爱国奋斗旗帜,我们精心设计入学第一课,让新生在理解和感受学校120多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西迁后6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感悟‘西迁精神’,激发内心的使命感、自豪感和责任感。”西安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韩锐介绍说,学校立足价值引领,将“西迁精神”纳入了课堂教学主渠道,让青年学生在理论学习中厚植理想信念。“比如,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讲授爱国主义专题时,我们会结合‘西迁精神’进行讲授,用‘天边’和‘身边’的结合让青年学生深度理解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时代要求和践行路径。”韩锐说,“再比如,面向全校学生开设《西迁精神与大学文化》思政选择性必修课,把‘西迁精神’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思政课的教学资源,用爱国主义教育、文化自信教育砥砺交大学子树立牢固的家国情怀。”
据了解,西安交大还把“西迁精神”融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积极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衔接,让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同步发力,同向育人。
“西迁精神”持续给养办学育人
近日,西安交大正式启动“百千万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计划——联合百家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聘用千名工程科技专家担任导师,培养万名卓越工程人才。这是该校构建产教深度融合、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范式的一个探索。“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我们继续弘扬‘西迁精神’,以中国西部创新港建设为引擎,加强基础前沿探索、关键技术突破和产教融合发展,积极探索一条具有交大特色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之路。”卢建军说。
近年来,西安交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基础研究,进一步加大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通过强化学术发展顶层设计,推进科研组织模式、科研评价体系改革等,很多领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西安交大电信学部的李飞教授从(2005年)学生时就开始从事压电材料的研究,他所攻关的是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前后花了10年时间,终于在2016年取得重要突破,建立了极性纳米微区与压电效应的内在联系,为高性能压电材料的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被国际同行评价为弛豫铁电领域的一个“里程碑”。“西迁人就是我们最好的学习榜样,‘西迁精神’是我们力量的源泉。”谈及科研动力,李飞说,将自己所做的研究与科学技术“卡脖子”问题以及国家发展重大需求结合在一起,这样不论在科研中遇到多大的困难、坐再长的“冷板凳”,自己都能承受并且坚持下去,“因为知道自己所做的研究对国家和人民是有重要意义的。”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如何实现碳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已成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西安交大费强教授和团队近五年在一碳生物技术领域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助力实现生物制造路线对传统石化制造路线的替代和补充。作为2016年刚刚入职西安交大的一名青年学者,费强说,在过去的六年中,他时刻被“西迁精神”所感染和熏陶,深受鼓舞,“作为‘西迁精神’新传人,今后我将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主动承担时代赋予科研人员的使命,充分利用秦创原和创新港等平台,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和生物化工领域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