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获批“强基计划”招生改革试点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履行强农兴农历史重任,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经批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从2022年开始实施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为种子科学与工程(生物育种)和动物科学(生物育种)。
“强基计划”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聚焦高端芯片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及人文社科领域;重点在数、理、化、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专业,招收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子进行专门培养,为关键领域输送高素质后备人才。建立多维度考核学生的评价模式,形成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有效机制,重点破解基础学科领军人才短缺和长远发展的瓶颈问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强基计划”立足学校办学使命和学科特色优势,培养未来致力于国家种业科技发展和种源安全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学生将按照“3+N”本硕博衔接培养,单独编班,实施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以及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等培养模式。
学校建立“强基计划”人才培养特区,汇聚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一流师资、一流平台,对“强基计划”入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定制个性化、本-硕-博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从多方面给与政策倾斜和支持。学校将配备院士、杰出教授等一流师资力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业指导和学术引领,全程配套自主科研训练专项经费等奖助计划,支持学生参加国内外交流学习、国际学术会议,支持相关学科专业与国内外知名大学联合培养强基计划博士研究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西北地区最早的高等农林教育学府,1934年开始办学,1941年开始培养研究生,现已发展为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水平农业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和“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在农作物遗传育种、畜禽良种繁育、农业生物技术、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葡萄与葡萄酒等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微生物学、地球科学等10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 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2个学科进入ESI前1‰之列。
学校在育种领域经过80多年的积累,成果丰硕,积淀深厚,作物品种选育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动物繁育技术支撑现代畜牧业快速发展。先后育成了90 多个优良小麦新品种,主导黄淮麦区六次大面积品种更新换代中的四次;赵洪璋院士培育的碧蚂1号至今仍是我国推广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李振声院士选育小偃6号,开创小麦远缘杂交育种新领域;独家参与完成世界首个六倍体小麦基因组图谱研究,征服了小麦遗传密码的“珠穆朗玛峰”;张涌院士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成年体细胞克隆山羊;牛羊体细胞基因组精确编辑与高效扩繁技术体系,入选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建立世界最大基因编辑肉羊育种群,成为国际公认的家畜基因编辑重大突破;在牛羊基因工程育种方向达到世界一流,家畜遗传改良方向已进入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前列。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攻克生物育种“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西农“强基计划”欢迎广大青年学子加入。(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强基计划”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聚焦高端芯片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及人文社科领域;重点在数、理、化、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专业,招收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子进行专门培养,为关键领域输送高素质后备人才。建立多维度考核学生的评价模式,形成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有效机制,重点破解基础学科领军人才短缺和长远发展的瓶颈问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强基计划”立足学校办学使命和学科特色优势,培养未来致力于国家种业科技发展和种源安全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学生将按照“3+N”本硕博衔接培养,单独编班,实施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以及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等培养模式。
学校建立“强基计划”人才培养特区,汇聚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一流师资、一流平台,对“强基计划”入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定制个性化、本-硕-博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从多方面给与政策倾斜和支持。学校将配备院士、杰出教授等一流师资力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业指导和学术引领,全程配套自主科研训练专项经费等奖助计划,支持学生参加国内外交流学习、国际学术会议,支持相关学科专业与国内外知名大学联合培养强基计划博士研究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西北地区最早的高等农林教育学府,1934年开始办学,1941年开始培养研究生,现已发展为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水平农业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和“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在农作物遗传育种、畜禽良种繁育、农业生物技术、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葡萄与葡萄酒等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微生物学、地球科学等10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 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2个学科进入ESI前1‰之列。
学校在育种领域经过80多年的积累,成果丰硕,积淀深厚,作物品种选育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动物繁育技术支撑现代畜牧业快速发展。先后育成了90 多个优良小麦新品种,主导黄淮麦区六次大面积品种更新换代中的四次;赵洪璋院士培育的碧蚂1号至今仍是我国推广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李振声院士选育小偃6号,开创小麦远缘杂交育种新领域;独家参与完成世界首个六倍体小麦基因组图谱研究,征服了小麦遗传密码的“珠穆朗玛峰”;张涌院士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成年体细胞克隆山羊;牛羊体细胞基因组精确编辑与高效扩繁技术体系,入选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建立世界最大基因编辑肉羊育种群,成为国际公认的家畜基因编辑重大突破;在牛羊基因工程育种方向达到世界一流,家畜遗传改良方向已进入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前列。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攻克生物育种“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西农“强基计划”欢迎广大青年学子加入。(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