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要一体化培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及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思想家杜威说:“生活即教育。”所以我们要将劳动教育融入生活中,劳动教育需要一体化培养:课程化、日常化、实践化、评价化、融合化、生涯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提高必备的劳动能力,培养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格。
劳动教育课程化
小学与初中阶段,保证每周落实至少1课时的劳动实践教育课程。小学以开设地方性课程《劳动》《综合实践》为主,进行劳动意识培养及简单的日常劳动。初中以《劳动技术》为主,结合校外劳动基地实践活动、社团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开展拓展性劳动教育。高中开设《劳动科技》《通用技术》《创造思维》等综合实践课程,内容可以涉及木工、金工、电工设计制作、电子控制机器人等,通过学科小课题研究,让学生体悟科学劳动研究过程。只有立足劳动教育课程化,保证课时,才能保证学科劳动教育渗透。
劳动教育日常化
劳动教育重在落实成为学生日常需求,要努力实现家庭日常劳动、校园劳动活动、志愿劳动服务主题活动三合一。倡导“让自己整洁、让别人健康”的新理念,提议“煮一手好菜,上得学堂,下得厨房”劳动体验活动。每天的学校室内外卫生学生轮值,每天做适量的家务劳动;每月的“垃圾分类,洁净家园”社区志愿服务劳动,将“我家厨房大变身”作为研究主题开展活动;每个假期,“我是厨神”“居家美食制作节”“家务小能手”等“爱家人”线上劳动主题德育活动等,将劳动教育落实在日常中,在学会与奉献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陶冶情操,从而培养学生孝亲敬老、主动服务社会的良好品质。
劳动教育实践化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生活的品质决定了学习与教育的品质,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懂劳作之人是无法获得真知的。劳动重在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历练与提升,可以组织学生到研学基地、企业、高校进行实践,寒暑假社会实践以劳动教育为主题,更有指向性。通过这些劳动教育实践,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在分工合作中体验农耕劳作,锻炼劳动技术提升操作能力,在劳动中理解劳动创造人、创造财富、创造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体验伟大的工匠精神。
劳动教育评价化
没有评价的教育就是形式主义。制订校园卫生班级责任区制度,卫生责任区回归学生,将以往的物业保洁,改为教室门前三包,学生负责打扫,班级垃圾分类,保持教室卫生整洁,定期清扫教室与功能区,制订劳动评价体系。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挂钩,注重过程化记录、参与心得、劳动感悟,强化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结合。完善学时、学分、劳动评语的认定,采用表现性评价,唤起学生劳动兴趣,体现全面性和多元性。运用学生的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路径,让劳动教育评价成为一个体系,具有可操作性、可靠性、有效性、持续性。
劳动教育融合化
劳动教育作为“五育”当中的一环,不单纯作为“一育”存在,更要与其他“四育”形成“五育”融合。劳动教育是“五育”融合的起始点和凝结点,劳动教育可以起到“以劳增知、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辅德”的作用。学习劳动知识,可以达到以劳增知的效果。在劳动中学会技能本领,在劳动中锻炼身体,达到以劳塑人与强体的作用;劳动可以产生形体美,以劳育美;劳动可以培养与铸造学生的意志力、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品质,达到以劳辅德的作用,有效地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融合起来。劳动教育真正让学生回归生活的“烟火”,成长为具有“浓郁烟火气息”的人,具有深厚生活根基的人,成为“五育”融合下健全的人。
劳动教育生涯化
劳动是人一生的财富。带领学生欣赏《大国工匠》系列视频,将“中国智造”作为引导青少年的劳动典范。通过《大国工匠》的不同类别、在各行各业的卓越表现,让学生在认真感受创造之美、劳动之美、劳动者之美的同时,知晓国家的创新与创造需要我们通过劳动去创造与获取,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结合高中选课要求,由生涯导师为各学生团队进行生涯评估,指导学生完成个人生涯清单、学习策略和专业导向,以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主体,测试自己最适合的职场领域,绘制十年后的自己。从而感受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体验劳动与社会价值创造的过程。使劳动意识教育成为一种未来学习的动力。
劳动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携手同行与紧密合作;劳动教育更需要一体化培养,才能真正纳入人才培养范围。常言道:“种一棵树,最好是在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劳动教育更是如此。
劳动教育课程化
小学与初中阶段,保证每周落实至少1课时的劳动实践教育课程。小学以开设地方性课程《劳动》《综合实践》为主,进行劳动意识培养及简单的日常劳动。初中以《劳动技术》为主,结合校外劳动基地实践活动、社团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开展拓展性劳动教育。高中开设《劳动科技》《通用技术》《创造思维》等综合实践课程,内容可以涉及木工、金工、电工设计制作、电子控制机器人等,通过学科小课题研究,让学生体悟科学劳动研究过程。只有立足劳动教育课程化,保证课时,才能保证学科劳动教育渗透。
劳动教育日常化
劳动教育重在落实成为学生日常需求,要努力实现家庭日常劳动、校园劳动活动、志愿劳动服务主题活动三合一。倡导“让自己整洁、让别人健康”的新理念,提议“煮一手好菜,上得学堂,下得厨房”劳动体验活动。每天的学校室内外卫生学生轮值,每天做适量的家务劳动;每月的“垃圾分类,洁净家园”社区志愿服务劳动,将“我家厨房大变身”作为研究主题开展活动;每个假期,“我是厨神”“居家美食制作节”“家务小能手”等“爱家人”线上劳动主题德育活动等,将劳动教育落实在日常中,在学会与奉献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陶冶情操,从而培养学生孝亲敬老、主动服务社会的良好品质。
劳动教育实践化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生活的品质决定了学习与教育的品质,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懂劳作之人是无法获得真知的。劳动重在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历练与提升,可以组织学生到研学基地、企业、高校进行实践,寒暑假社会实践以劳动教育为主题,更有指向性。通过这些劳动教育实践,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在分工合作中体验农耕劳作,锻炼劳动技术提升操作能力,在劳动中理解劳动创造人、创造财富、创造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体验伟大的工匠精神。
劳动教育评价化
没有评价的教育就是形式主义。制订校园卫生班级责任区制度,卫生责任区回归学生,将以往的物业保洁,改为教室门前三包,学生负责打扫,班级垃圾分类,保持教室卫生整洁,定期清扫教室与功能区,制订劳动评价体系。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挂钩,注重过程化记录、参与心得、劳动感悟,强化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结合。完善学时、学分、劳动评语的认定,采用表现性评价,唤起学生劳动兴趣,体现全面性和多元性。运用学生的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路径,让劳动教育评价成为一个体系,具有可操作性、可靠性、有效性、持续性。
劳动教育融合化
劳动教育作为“五育”当中的一环,不单纯作为“一育”存在,更要与其他“四育”形成“五育”融合。劳动教育是“五育”融合的起始点和凝结点,劳动教育可以起到“以劳增知、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辅德”的作用。学习劳动知识,可以达到以劳增知的效果。在劳动中学会技能本领,在劳动中锻炼身体,达到以劳塑人与强体的作用;劳动可以产生形体美,以劳育美;劳动可以培养与铸造学生的意志力、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品质,达到以劳辅德的作用,有效地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融合起来。劳动教育真正让学生回归生活的“烟火”,成长为具有“浓郁烟火气息”的人,具有深厚生活根基的人,成为“五育”融合下健全的人。
劳动教育生涯化
劳动是人一生的财富。带领学生欣赏《大国工匠》系列视频,将“中国智造”作为引导青少年的劳动典范。通过《大国工匠》的不同类别、在各行各业的卓越表现,让学生在认真感受创造之美、劳动之美、劳动者之美的同时,知晓国家的创新与创造需要我们通过劳动去创造与获取,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结合高中选课要求,由生涯导师为各学生团队进行生涯评估,指导学生完成个人生涯清单、学习策略和专业导向,以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主体,测试自己最适合的职场领域,绘制十年后的自己。从而感受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体验劳动与社会价值创造的过程。使劳动意识教育成为一种未来学习的动力。
劳动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携手同行与紧密合作;劳动教育更需要一体化培养,才能真正纳入人才培养范围。常言道:“种一棵树,最好是在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劳动教育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