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名校+”: 能否“挺起”职业教育的“脊梁”?
□本报记者 孔祥娜

  近日,西安旅游职业中专的学生梁斌一改往昔的学习态度,上课效率提高很多。“我觉得我和考到西安市一中的同学‘一样了’,我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梁斌说。
  近期,西安市出台了《西安市职业教育“名校+”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西安市第一中学和西安旅游职业中专属于首批组建的15对“优质高中+中职学校”之一。《方案》的出台受到社会、家长和学生的广泛关注,各方都期待《方案》能引领西安职业教育蹚过改革深水区,营造出一个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

   职业教育:
  何以处于“相对”发展低谷?
  从福建的马尾船政学堂起,从洋务派办的学校始,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职业教育起步最早。但是近些年的一组数据:2017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582.43万人,2020年毕业生484.87万人,有近100万的中职学生没有顺利完成学业毕业,展现了职业教育发展比较滞后的现状。
  形成此现状的背后原因,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与教育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郭为认为,一方面是由于国人固有的教育可以实现阶层跃迁观念,而在实现人才选拔的高考制度中,好的普通高中是考上好的高校的主要途径,大学录取是根据分数分批录取,最后一个批次才是高等职业学校选拔,因此,给人们形成一个认识:高职选拔的学生是同代人在高考竞争中的失败者,高等职业教育不是好的高等教育。另一方面,中职学校大多由薄弱高中改办而成,存在着先天不足,另外,在发展过程中,政府对中职教育的投入比不上普通高中,进一步降低了中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并且部分中等职业学校还存在“空、小、散、弱”等不达标问题。办学质量社会认可度低、可供选择高水平职业学校严重不足、初中后分流低分生进中职,均使得在社会中,中职学生成为高中阶段“差生”的代名词,这些造成了职业教育没有形成社会认可的吸引力。
  事实上,“中职学生的升学路径是打通的。”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马君表示。郭为也认为,虽然国家在努力构建纵向中高贯通、横向职普融通的现代职教体系,也在设计职教高考打通职业教育升学路径,然而目前还处在政策发展阶段。
   “名校+”:
  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集成点”?
  与普通教育不一样,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类型,更强调“需”和“求”的紧密结合,更注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现阶段,各地对如何整体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仍处于摸索路子、积累经验的过程中。《方案》中提出的“优质高中+中职学校”的发展模式,无疑是西安市职业教育的体制改革创新,也是对怎样更好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促进职业教育“三教”改革和如何落实好中等职业学校通过合并、合作、托管、集团办学等措施,建设好一批优秀中等职业学校和优质专业的一种探索。
  对于《方案》中制定的“名校+”办学模式,郭为认为这种模式是西安教育的创新品牌,且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办学效果不断凸显,实践证明这一理念、经验和模式可复制、可推广。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将“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管理理念用于薄弱中职学校,促进中职学校办出特色,激发中职学校的办学活力,对全市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将此模式移植到职业教育形成的职业教育“名校+”工程,“将有力促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生涯规划,中职教育与普高教育将会形成花开两朵、各显精彩的局面。”西安旅游职业中专副校长刘深说。
  同时,优质高中的强势加入有利于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的文化基础课教育质量。文化基础课是‘职业基础教育’定位下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加强文化基础课程学习一定程度上是提升中职生竞争力,使中职学校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文化基础保持大体相当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对于“优质高中+中职学校”共同体是否能健康发展下去,多位业内教师表示,关键是在共同体在制定具体方案时,要始终抓住职业教育的特点,重点培养学生掌握技能的兴趣爱好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能力。
    组建类型:
  怎样避免出现“阿喀琉斯之踵”?

 《方案》对西安市首批优质高中与中职学校的“名校+”的组建类别,给出了三种基本形式:集团化办学、合作学校和委托管理。几种类别模式符合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职能转变,由注重“办”职业教育向“管理与服务”过渡的国家精神。
  事实上,改善职业学校的形象一直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难点,形象改善的关键就在于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可以说,组建类别与提升职教质量息息相关,在很大程度上对改革实施效果和《方案》落实力度有着关键性影响。如何将类别组建最优化?郭为认为,如果简单将中职学校纳入优质普通高中教育集团统筹管理,将中职学校委托优质高中管理或高中校长同时担任中职学校校长等,将难以促进中职学校强化“职业性”这一类型特征,有可能会让中职学校“普高化”,给社会产生中职和高中升学同质的歧义。
  作为一位长期从事职业教育研究的资深专家,郭为分析: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不同,中职学校育人目标是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具有扎实技术技能基础和合格文化基础的生源,所以在设置“名校+”模式和类型上,要坚持职业教育为主体的原则。比如集团化管理,因职业教育本身就有自己的区域或者行业职业教育集团,优质高中可以加入不同的职业教育集团,既可实现资源共享,也可体现职业教育的跨界特性,而不是中职加入普通高中教育集团。对于委托管理而言,“重庆模式”曾将薄弱中职委托给优质中职或者高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果委托给普通高中,职业教育自身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培养模式可能难以实施,反倒失去职普融通的初衷。让普通高中校长同时担任中职学校校长,应因人而异。早在2015年教育部就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对任职资格有相应要求,中职校长岗前有专门关于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管理能力、国内外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产业发展、行业需求和职业岗位变化、课程特点等的专业培训,高中和职中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学校,可以担任优质高中校长未必可以胜任中职校长,因此,应建立职教系统自有的管理干部培养机制,激发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发展动力和事业心。选择“名校+”的模式最好“一校一策”,在发展较好、专业特色切近的中职实施“高职+中职”,通过3+2合作办学,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资源建设、教学工作、招生就业等方面深度融合,中高职实现“一体化”;薄弱的中职可以和优质中职“+”,在专业建设、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帮扶提质;至于“校企融合”模式,本身就是职业学校最具特色的地方,需要出台专门的政策将其实施好。
  (文中学生姓名属于化名)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