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实施以来,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东仁堡小学精心构建“双减”工作框架,推行了“三星两表一统筹”作业管理模式,“4+1延时悦美”双融合课程,“2+2”熠美课堂改革,每一种模式的提出都凝聚了教师们集体的智慧和心血。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作业革命一路走来,大家的焦点集中在了统筹和分层上,看似以作业公示表的形式,让作业公示上墙,接受大家监督,就能解决统筹问题;把作业分成三个星级或几个等级,就以为做到了分层作业,实则不然。通过对学科组、年级组深入调研,若没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我们的作业革命可能会成“一阵风”,所以是时候静心思考、纠偏提质了。
问题一:作业公示流于形式
学校在公示表运行之初,由校长主抓,教导主任具体负责,经过多次的培训宣讲,才让一线教师领会认可并主动参与到这项改革中来,可依旧出现了作业布置严重滞后,把公示表当做任务表来完成的现象。这种情况不是个例,在教师工作量加上延时服务后普遍过重的情况下,很难保证各科教师能坐在一起商量,作业布置的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很有必要。学校提出“三星两表一统筹”模式下的作业管理,除了方案措施外,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有详细的工作推进任务计划、有周工作总结反馈,加上教研活动的充分利用,让作业走在课程前面,变被动为主动。
教研推动,管理带动。每周各学科在规定的教研活动里,挤出一定时间专题开展作业研讨,教导主任评价反馈上周作业问题,校长主动参与听取收集意见,组内集体商议解决办法,消除分歧、形成共识,至此作业公示及时高效,一改往日应付局面。
双“备”模式,教学相长。学校充分调动教师主观能动性,把“备作业”提上日程,要求每周至少推出一到两次精品作业,老师们分享设计理念,大家参考学习借鉴,并通过每周一期的年级作业展示,让师生间形成互学互议、互评互促的良性机制,不断让作业更合理、更科学。
问题二:分层作业界限不清
作业改革最难的是分层作业的设计,从学校提出三星级(一星级为基础类作业,二星级为提高类作业,三星级为拓展类作业)作业起,老师们的各种疑惑、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从未停止。
分层还是分类。笔者看到,有把一星级设计为阅读、预习,二星级设计为《绩优学案》,三星级设计为一篇作文的,这样学生选择一星级作业的就只读不写,何谈巩固;选择三星级作业的就是空中楼阁,没有基础。所以需要纠偏,作业分层不是作业分类,作业目的不能忽视混淆。因此建议一星级为学生过关类、普及类作业,对于基础每个学生都要达标,课堂教学质量高低,学生知识掌握的好坏,全在一星级作业的反馈中,一星级作业需要教师重点思考,精心设计。二星级和三星级可提供难易有差距的训练或者形式多样的训练,让学生自主选择。
单项活动还是长效机制。近来看到许多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作业设计展,有许多形式新颖、设计巧妙、学生喜欢的作业形式,可谓精彩热闹。但静下心来想想,学生每天都要面对的作业,不能仅凭一两次活动来证明,作业革命应形成一项长效机制,需要长期坚持落实。作业展示也不能简单地、单项地进行展示,而是要全方位地体现分层的设计理念和思路,可供大家分析研究和借鉴应用,这才是有价值的。
问题三:实践作业如何落实
自从有了延时服务,加上一天的无作业日,小学生的作业确实减下来了(已得到多位家长的反馈)。回家后孩子的校外实践作业是否能够很好落实,以学校实践作业为例,共设计了两类五种,两类分别是必做类和选做类,必做类里有课外阅读和体育锻炼,选做类里有家务劳动、美育实践、活动拓展。
目标任务精准化。校外实践作业的设计其实老师们不太重视,认为回家后无法监管,只能靠学生自觉,所以初期的校外实践作业教师只是简单建议,诸如选读一本喜爱的书籍,学跳绳、学踢毽子之类,但发现学生投机取巧,不认真执行,让实践作业精准化很有必要,读什么书,读几页,跳绳几个合格,踢毽子几个达标应有科学合理的建议。课外阅读:学校发起“共读一本书”行动,建议同班级学生定量阅读,同年级间资源共享交换阅读,一学期下来学生至少能完成7~8本的读书量,老师会建议摘抄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等,让课后阅读天天有常常新。
多元评价不可少。学校设计了学生操作的评价表,根据每天校内校外作业的整齐度、准确率、完成度来涂笑脸,第二天小组长检查后给出小组评价意见。有老师反映学生刚开始很感兴趣,时间长了就不认真对待了,这样的评价要不要做下去?大家非常重视这个问题,经过反复商议,一致认为要坚持,而且要加入教师和家长的协助评价,通过评价才能引起学生重视,成为一种良性循环。学校要求教师每周至少做一次作业整理分析,可以是校内书面作业,也可以是校外实践作业,对一周或是一次的作业做全面反思总结,便于今后提出更优化的作业方案。
教育需要安静,教师需要理想,孩子需要时间。在轰轰烈烈之后,理性思考我们该做什么。作业革命需要集思广益、纠偏提质;延时服务需要资源整合、丰富课程;课堂改革需要脚踏实地、认真落实;回归教育初心,让学校特色发展绽放出持久生命力。要做的事还很多,让我们留下一抹绚丽色彩,守住那份质朴初心,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