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是学生各项意识萌芽和发展的时期,健康的心理状态,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意义。所以在小学阶段,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培养自信心和良好的个人品质。
一、让幸福快乐、积极健康成为教学目标
小学班主任的责任重大,不仅要负责学生的各科学习,还要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以健康积极、乐观开朗的心态成长,而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更是要以乐观奉献、积极向上的精神来影响学生。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可塑性和模仿能力较强,教师要以身作则,用乐观积极的态度为学生作榜样,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强调以主观幸福感为核心的积极心理体验课程,对塑造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自信、自尊、创造力和才能等有很大帮助,可以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体系和健康人格提供助力。
面对犹如一张白纸般的小学生,我们把他们投入到什么样的“染缸”里,学生就会被染上什么样的色彩,所以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尤为重要。到了固定的班级里,我们不能“择邻处”,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创建什么样的“邻居”和“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积极乐观、活泼友爱、互助欣赏的环境中成长,培养出更多拥有健康心理素质的学生。
二、利用积极心理学开展欣赏教育措施
1.教师要对教学充满热情
欣赏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口头表扬和鼓励,重点应该放在欣赏学生的行为过程和行为结果上,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纠正其不良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先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氛围空间,然后在潜移默化中逐渐进行。欣赏教育是一种尊重生命规律的教育方式,在这个教育过程中要“承认差异、允许失败”并且要无限热爱。比如我所带班里有位特别好动的学生,课堂上总是忍不住做各种小动作,但是有一次上语文课时却特别安静。我及时在下课后对这位学生的课堂表现提出了表扬。虽然这个学生之后仍然会有反复,但是总体能看出他正在努力融入学习环境。教师的教学热情对于学生形成积极良好的心态有促进作用。
2.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教师应该学习和应用更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来应对不同学生的成长需求。在日常学习中,我们可以对学习目标严格要求,但是前进的方式和过程却需要接受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性格和水平各异的学生面前,保持高度热爱的情绪,用心去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鼓励,用积极的态度引导学生的发展,用欣赏教育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并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
比如,我所带班级有个其他科目不太突出,但是美术课比较用功的学生。我抓住他在班会上做美术作业的机会,尝试了欣赏教育方式。当然这种不认真参与班级活动的行为是应该被批评的,所以我在看过学生的美术作品后,认真地进行了点评,并告诉他:“你的美术作业做得很出色,因为你观察得仔细,提前还细心地打过线稿构图,然后又耐心地配色、填图。其实我们其他学科也一样,只要你把自己对待美术作业的耐心用到其他学科上,这样你的其他科目成绩肯定也会跟你的美术作业一样漂亮。”没想到这位学生在对待其他学科的时候真的就多了几分耐心和坚持,其他学科成绩逐渐提升。
作为小学老师,在面对学生的时候需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和对教育、对学生的热爱,要真正地去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感到被理解和重视,从而产生学习动力,完成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设和完善,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作贡献。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洒金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