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历史课程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
□周翠丽
  对于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育及教学发展来讲,除了教材规定的学科知识之外,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样重要,任课老师应着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与初中历史学科知识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对爱国主义精神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本文对爱国主义教育在初中历史课程中的融入策略进行了探索。
  初中历史课程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及价值
  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学科教学发展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时代发展赋予历史学科教育的重要职责,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学生的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使命感。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和引领。
  1.推动历史学科教育与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相互促进
  历史学科在渗透和融合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具有着极大的价值优势,初中历史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和素材,对其进行深入的挖掘与整合,可以使其成为针对初中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基于此,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爱国主义教育优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与融合,能够实现历史学科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相互促进。
  2.是提升学校精神思想教育的必然要求
  随着互联网和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化与发展,各种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涌入学生的视野。在此种文化、信息背景下,初中生由于自身心智发展尚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各种良莠不齐信息的影响,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给精神思想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基于此,在初中阶段的教育及教学开展中,更加需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推动爱国主义人才的建设与培养。
  初中历史课程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策略
  1.加强历史爱国教育与学生实际生活的有效联系
  对于初中生而言,与其生活联系较为紧密,以及与其自身兴趣较为贴合的教学内容更加容易被接受和理解。因此,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需要任课教师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避免学生产生枯燥无聊的课堂体验。任课教师在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时,可以适当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容相联系,以一些学生较为感兴趣的话题为教学切入点,将历史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加深学生对历史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解与认知。
  举例来说,在《鸦片战争》一课的教学中,任课教师可以从贩毒和吸毒的有关事例出发,以此作为教学切入点,然后再与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危害相联系,突出“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伟大的民族精神。
  2.加强对历史文化进程和背景的教育
  只有学生对民族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入了解,才能够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怀。在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育及教学发展中,任课教师可以向学生详细介绍和讲述我国历代的伟大成就,如四大发明、青铜器等,学生通过对我国优秀文化的学习与了解,能够更加有效地增强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在我国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历程中,也取得了许多傲人的成绩,展现出了卓越的民族智慧,由此也可以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帮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文化学习中。
  3.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有效应用
  为了更加有效地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任课教师可以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加强对多媒体设备的应用,以此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枯燥的历史文化知识通过更加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等进行展现,加强学生对历史文化知识的记忆。比如,可以向学生播放一些爱国主义题材、抗日战争题材的电影作品,从而有效加深学生的爱国情感。
  总而言之,爱国主义教育在初中历史学科中的渗透教学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育人发展目标,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任课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建立对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者单位:陕西省大荔县实验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