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有效教育让常态课充满生机
□冯焕玲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的课堂教学已经悄然发生变化。作为有效教育探究的践行者,下面我就如何提高常态课堂有效性进行以下几点论述。
  一、树规立矩,让常态课有规可循
  作为学校教学的管理者,面对当前师资紧缺、青年教师剧增、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如何保证每一个课堂的效率是我一直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良好的课堂常规是上好一节课的基本保证,所以要让教师和学生知道,课堂常规是什么。在每学期开学初,对青年教师进行课堂常规专项培训必不可少。青年教师普遍对课堂的调控能力较差,课堂如果组织不好,就容易出现闹哄哄的场面,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要求教师先要制订简洁可行的适合本年级学生的课堂常规,使学生认识到课前准备等课堂常规的重要性,并愿意遵守,从而为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为上课做好准备,例如约定口号、学习用具、学习规则、学习姿态等。
   二、标准化训练,学习方式自动化
  做事情必须要有标准,否则很难多人合作完成一项任务。说起标准,通过课堂训练,学生是完全可以达到的。所以,我们要求教师在开学初进行为期一周的学习方式训练课,在训练中,需要学生掌握小组合作的指标、课堂活动的约定等。为了取得更好效果,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要学会关照、关注、倾听,有持久性、亲和力,有分工,强调小组贡献率。这样才能使小组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学生的各种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课堂也会更加有序。
  教师对学生开设专门的学习方式训练课,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学习过程中所要形成的习惯。教师在训练时,可以通过活动主题,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当然,这个活动的内容应是有利于学习方式训练的,因而难度要适中,可以对分组、分工、学生书写、倾听、发言等内容进行训练,对于个别不能达到要求的学生,老师要有耐心和爱心,多给学生一些机会。实践证明,这样的做法是行之有效的,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抓住关键项,小组合作实效化
  训练要着重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助学习的能力。在练习过程中,始终要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完成。在学习之前先提出希望达到的目标,让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努力。老师在每一个阶段学习之后,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与他们开展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分析,使学生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优势性,达到培养合作学习能力的目的。这些分组方法可以从开学初就用游戏的形式教给学生,并在后面的课堂中反复使用,使学生在反复练习中逐步形成习惯。
  四、师生两心相悦,学生参与自觉化
  任何群体活动,只有配合默契,活动才能顺利、有序、迅速完成。例如,在固定小组基础上,规定每次活动由组长监督,所有小组成员按编号轮流担任小组长。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小组活动在不断练习和强化中由最初的散乱、不和谐逐步走向合作默契化、练习自动化,保证高效完成练习任务。无论学什么内容,我们都要用设定好的常规、小组固定搭配分组进行合作学习、练习,最终也将会形成独具特色的学习模式,课堂就会形成有效课堂甚至是高效课堂。学习中,学生有分工、有合作,人人有事做,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与讨论中,没有歧视、没有边缘,学生的学习才更快、更有效,并能主动帮助学习慢、落后的学生,他们有了责任、有了团队意识,学习便不再被动,而是积极的、有效的。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经开第十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