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爱,让我们相互信赖
□林美聪

  班主任都清楚,家校合力不仅能让学校与家长的教育目标一致,也能让班级的工作事半功倍,共促学生成长。良好的家校联系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刚接手一个新班级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取得家长的信赖。
  首先,针对问题,开门见山。在接手新班级前,我从原来的班主任那里略知一二:相比同年龄段的班级,本班的学生成绩差了一截,而且参差不齐,就连行为习惯都令人担忧……也正是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差,班里的许多家长都失去了信心,甚至心存抱怨,久而久之便对班级的诸多工作渐渐忽视、排斥。因此,要想取得家长的信赖,首先就得想家长之所想、忧家长之所忧:改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成绩。
  于是,在接任一个月左右,我就和数学老师商议,召开本学期初的第一次家长会。会上,我直截了当进入主题——怎样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我先指出问题所在:其实孩子们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很多学生的学习成绩差,主要还是因为跟不上老师的上课节奏,成绩一落千丈才导致学习兴趣低迷、学习成绩不理想等一系列问题。我还告诉家长:从现在开始,我们忘记过去、相互配合,以后的每一次考试,如果孩子能超越自己一分就算是进步。这次会议立竿见影,既找出成绩差的病根,也找到努力的方向。
  其次,听取意见,积极求“变”。良好的沟通是打开信赖大门的钥匙,这次的家长会为家校联系做了很好的铺垫,更让家长们看到老师求“变”的决心与态度。因此,在本次家长会结束之前,我还特意告知所有的家长:如果想要改变孩子的现状,就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和老师的力量,更需要得到家长的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孩子们成长。请家长针对自家孩子的学习情况,向老师提出宝贵的想法和建议。
  家长会后不久,便有家长建言献策。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证明家长们愿意将时间和精力,再次投入到班级中来。我们也尽力将家长的想法和要求付诸实践:如陈同学的家长提出孩子近视能否将座位调到前面;小娜的家长指出孩子字迹潦草,应让她多写、多练;王同学的家长希望老师能在课堂上多提问她,给予她更多机会,以此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当然,对于家长的要求和建议,我也不是完全照做,我尽量满足的是合理的、可操作的“良方”。信赖是相互的,当我尽力达成家长的要求时,家长的态度自然大为改观。
  最后,“爱”在行动,取得信赖。教育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行动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想真正取得家长的信赖,我们就得将对孩子的关爱落实到行动上。在如何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的问题上,我将“悦读”到“跃读”的一套方案“搬”到教室:每人每天中午阅读30分钟,两周内师生共读一本书,并写一篇读后感。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当老师都能静下心来,与所有的孩子共同阅读和写作时,孩子们自然也能完成。从一开始的叽叽喳喳到后来能自觉地捧起课外书,这是一次巨大的飞跃。甚至有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也能捧起课外书了。
  紧接着是孩子们的习作,我了解到先前的老师并没有面授的习惯,孩子们只看评语是不可能完全领会要领的,更不知从何改起。于是,每一篇作文我都力求做到面授:当面向学生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每一篇作文都要改两遍,而当孩子们能在两遍之后顺利达标,我便会加上一句鼓励,此时他们的写作信心也悄然提升。老师的辛勤付出家长也许看不见,但孩子的改变家长一定看在眼里。信赖是能得到回应的,当老师无条件地相信和关爱孩子,并引导孩子步入正轨时,家长便开始信任老师。
  第一次期中考试后,我看到的家长已不再是垂头丧气和一盘散沙。他们开始在家长群里讨论,积极寻求更好的协助老师的方式,并主动参与我们的班级活动……我知道,我正在取得家长的信赖,家校联系也将越来越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