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同伴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了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交流的教学环境,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同伴教学法的概述出发,论述同伴教学法在中职物理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及策略,供相关教师参考。
同伴教学法概述
同伴教学法是哈佛大学应用物理系主任埃里克·马祖尔教授提出的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其目标是通过构建物理概念凸显物理知识的内涵和本质。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教师精心设计概念测试题,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并进一步明确知识的难点和重点。在课堂上学生再对概念测试题进行交流、讨论、重新判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其本质是师生互动、反馈的调节过程。
同伴教学法在中职物理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从学情分析,中职教育的生源依然基础薄弱,学生学习习惯不佳、学习能力缺乏,同伴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交流、讨论来倾听他人的观点,说服他人认同自己的观点。从教学模式分析,同伴教学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教学环境分析,实施同伴教学法需要用到智能设备,教师发送测试题,学生在智能终端进行答题,促进了中职教育信息化发展。
同伴教学法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课前准备。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要设计恰当的概念测试题,激励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首先,概念测试题的难度要适中,题意明确,针对单个概念,不依靠公式即可解答,最好是有多项选择的答案,重点考查学生易混淆的概念。例如在教学第一章第三节《重力、弹力、摩擦力》时,可以选择生活中的弹力现象为知识线索,引导学生探究概念。其次,改进预习方法,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发布测试题,提供相关视频资源供学生预习参考,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重复观看。例如在教学《匀变速直线运动》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整理制作导学案和微课,让学生在动态视频中完成课前预习。
2.教学实施。在同伴教学法实施阶段,学生是实施对象,课堂核心环节是分组讨论,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征、同学关系等因素,合理组合小组成员,并安排一名成绩较好的小组长作为重要的辅助者,小组成员最好不超过六人。在课堂讲授时,教师可以把课堂演示与概念测试题相结合,要求学生思考题目并用课堂演示解决。学生思考时,教师也可以加入到讨论中,引导学生理清思路,与小组共同讨论、推理,指导学生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学生再次回答测试题时,教师和其他同学可以适当补充、总结。另外,课堂反馈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通过应答系统、举手表决、选项卡片等。教师要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全面了解答案分布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3.课后反馈。由于同伴教学法还处于探索阶段,为了发挥其最大价值,还应当注重课后反馈环节,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围绕测试题设计一些有难度的梯度课后训练,深化课堂知识,检验教学效果。二是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后,以小组为单位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状态,及时鼓励表现优秀的小组。三是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同伴教学法实施的建议,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
综上所述,可能部分学生认为应用同伴教学法,小组讨论过于吵闹,无法自主思考,自学效率下降,但总体而言,同伴教学法的实施对于中职物理课堂是利大于弊的。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专业的学生设计出恰当的概念测试题,探索更多同伴教学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作者单位:陕西省永寿县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