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运用微课激活语文阅读教学
□赵 华
  微课具有短小精悍、主题突出、重点明确、生动直观的特点,将微课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不仅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更能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接下来,我就自己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应用微课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微”导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利用微课的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究新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赵州桥》一课时,仅凭课本上的一幅插图难以让学生产生较大兴趣,于是我在网络平台上搜集了大量中国石拱桥的图片,并用微课放大桥上的每一部分,配上解说,一块坚硬的石块在我们古代工匠的手中被雕刻得栩栩如生。并告诉学生,中国的石拱桥比欧洲的石拱桥还早一千两百多年,这更加震撼了学生。带着好奇与自豪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
  “微”突破,让学生爱阅读、会阅读
  1.创设情境,突破阅读教学难点
  可视化的教学可以将课本的文字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文本变得形象生动,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还能够加深学生对语文阅读知识点的记忆。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如在教学《观潮》时,文中对钱塘江大潮进行了描写。潮来前,钱塘江“横卧”在江面,潮来时“江面由一条白线”变为“浪潮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潮退后“余波未平”。为了能让和我一样没有见过钱塘江大潮的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我提前下载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制作成微课给学生观看。这种视觉体验带来的身临其境般的感受让学生真实感受到钱塘江大潮奔腾咆哮、排山倒海的壮观,对文章中钱塘江大潮的描写领悟得也更为深刻。
  2.利用微课进行阅读学法引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利用微课对学生进行阅读文章的学法引导。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目的是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如教学《牛和鹅》时,我制作微课向学生展示用批注方法阅读的过程,让学生直观认识批注方法,提示学生可以对内容的写法、体会、疑问,以及获得的启发进行批注。本单元后两篇课文,我以留白的形式让学生练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鼓励学生在课内外阅读时都可以批注阅读,养成一边阅读一边批注的习惯。
  3.利用微课,归纳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方法也能用微课集中归纳整理。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围绕“提问”编排的阅读策略单元。本单元的每篇精读课文都有不同的侧重点,要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提问的方法。在教学“交流平台”时,我制作了微课,从态度、方法、习惯等方面对提问策略进行了总结。学生在微课的引导下回顾了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运用的提问策略,再对提问策略进行梳理、概括和总结,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提出问题,培养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同时,鼓励学生把学到的提问策略运用到课内外阅读中,在问题中探究真相,找到答案。这样不仅改变了学生被动阅读的状态,更使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实现了微课阅读教学的意义。
  “微”拓展,培养学生的阅读想象力
  结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进行微课设计,将课内知识延伸课外,及时向学生补充与所学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在不经意间拓宽学生的视野。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以“神话”为主编排的单元。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神话故事,我制作了微课向学生推荐阅读中国神话和世界经典神话,引导学生进入更广阔的神话世界,认识更多性格鲜明的人物,感受神话的魅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见微知著,睹始知终。将微课有效运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中,必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执教水平,从而激活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陕西省城固县石家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