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7版
本期发布:
减负清单要让教师“真减负”
□王学进
  据《宁波日报》报道,近日,为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浙江省宁波市印发了《宁波市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以下简称“清单”),清单共计十五条,包括严格控制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总量和频次、严格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活动、严格规范教育教学业绩考核等。
  清单下发得非常及时,随着“双减”落地,课后服务以及晚自习的开展、开设,中小学教师的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压力也随之加大,为保护广大教师的身心健康,非常有必要下发清单,减轻教师的额外负担。笔者所说的额外负担,包括应付评比考核、填报各种报表、承担与教学职责无关事务的各种摊派等,这些额外事项分散了教师的时间精力,使教师不能安心从教。
  中小学教师负担过重由来已久,要求减轻教师负担的呼声很强烈。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首次将教师减负提升到国家高度。随之,全国各省份纷纷跟进,陆续出台减负清单,让教师看到了减负的希望。
  现在减负的“尚方宝剑”有了,但这把“尚方宝剑”够不够锋利,会不会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关键还要看清单中的每一项能否都落到实处。检视十五项清单,其他几条落实起来难度不是特别大,只要各地决心够大,用常规的行政手段就可以落实下去。难的是最后一条,即严格规范教育教学业绩考核,清单规定,各级党委、政府不得下达升学指标或以升学率考核下一级党委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不得通过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
  教师的最大压力来自哪里?来自业绩考核。这种压力主要体现在精神压力上,而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而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为了省事、简便,往往把升学指标作为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考核标准,以此评价教师的教学成绩,可想而知,这种单维度的考核标准给教师造成的压力有多大。
  减轻教师负担需要抓“牛鼻子”,要从改变考核标准和机制入手,趁此次清单下发的时机,改革把升学指标作为主要评价标准的办法,建立更加合理、多元的评价体系。譬如,突出师德师风的考核,把师德师风作为主要指标;将任课教师每学期对每个学生学业述评情况纳入考核内容;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将家校联系情况作为教师考核重要内容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减轻教师负担,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