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实施以来,赋予了学校、教师新使命、新担当,得到了社会各界高度认可。让学习真正回归校园,让学生在学校学足学好是“双减”工作的基本要求,学校要打赢“双减”攻坚战,必须扎实做好“三提两减一统筹”工作。“三提”即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提高课后服务水平;“两减”即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一统筹”即统筹做好家校沟通,达成教育共识,凝聚教育合力,避免“校内减作业,家庭加作业”的现象出现。
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是“双减”工作行稳致远的“生命线”。学校要通过开展系列化教师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的有效组织,名师引领,能手示范,骨干带动的体系化团队建设,都可以为教师专业成长赋能,让学本课堂理念根植于每一位教师心中,让学生成长真正落实到每一天,每一节课中。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开展活动,单分组导学,思维导图学习法,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可以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和素养的乐园。教师通过培训学习要改掉一讲到底的落后理念,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通过精巧的设计和精彩的组织让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课堂自觉自愿的行为。
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是“双减”工作取得成效的“保障线”。将作业设计纳入教师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及课题研究工作中,引导教师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成长需求,丰富作业设计形式,探索形成“低年级作业游戏化、中年级作业情境化、高年级作业主题化”的作业设计新样态,泡泡泥捏拼音、阅读小存折、我的小字典等实践类、动手类、融合类作业可以丰富学生作业形式,激发学生作业兴趣,形成学生乐学爱做的良好作业氛围。
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是“双减”工作长效推进的“暖心线”。作为落实“双减”政策,服务民生的重要工程,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有效解决了家长“急难愁盼”等生活实际问题,为学生巩固当天所学知识,提升能力素养提供了暖心服务。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探索“作业辅导+社团活动+素养提升”的课后服务新模式,充分发挥教师专业特长,除让学生完成当天家庭作业外,可开设剪纸、绘画、足球、舞蹈等社团活动丰富学生学习生活,为不同兴趣特长的孩子搭建个性成长的平台,营造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成长氛围。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需求,营造更加健康的教育生态。
“双减”本质上是追求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学校作为育人的主渠道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强调家庭也要承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要求学校和家庭要结成紧密的教育同盟,营造家校协同高质量育人良好生态。学校要主动做好家校统筹工作,可利用家长会、家长培训等多种路径向全体家长宣传“双减”政策,让家长明确要求,担负起家校“同向共育”职责,配合学校做好学生体质、睡眠、读物等监督管理工作,引导家长由关注学生考试成绩逐渐转向聚焦孩子成长每一日的生活和学习状态上来。只有家校通力配合,达成共识,国家的“双减”政策才能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