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搭建英语教学的“支架”
□王洪杰
  “支架”源于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为此,就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是现有的发展水平,二是在他人的指导、启发、帮助下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在两人或多人合作解决问题时,通过积极参与、共同合作,使能力稍差学生的水平得到提高。这里所说的他人的指导帮助或者与能力较强同伴合作就是我们所说的“支架”。
  搭建情境支架
  教学情境支架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想象、手工、口述、图形等学习手段获得知识,形成技能。这种情境支架的搭建一定要建立在学生的学习优势、认知水平、生活实际等基础上,学生的学习优势是教师设计各种课堂教学情境支架的基础。教师需要客观、全面地制作分析表,对学生的学习优势进行研判,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情境支架。这里所说的认知水平是指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特别是在脑海中记忆较为深刻的内容;生活实际是指同学生有紧密联系的生活实际。这种情境支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如在导入活动环节中,可以放一段契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联系生活实际的视频,让学生用英语描述视频中的情境,或者根据情境进行表达,这种情境支架激发了视觉型和听觉型学生的积极性,既复习了学生已有的英语知识,又全面照顾到了不同学习优势的学生。
   搭建语言支架
  语言支架的搭建要在学生需求、学习优势分析、知识储备、能力等基础上,帮助学生实现从新知识学习向新知识运用的过渡,从而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如在新知识的操练环节,教师可以播放音频,让学生注意听句子的语音语调,并进行模仿跟读,之后进行常规的组内角色朗读和表演展示。为了更好地照顾到不同学习优势的学生,在组内朗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好角色分工;在表演展示时,可以鼓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引导不同优势的学生加深对新知识(如主句型)的理解,为下一步的语用输出搭建良好的语言支架。另外,就教师专业素质来说,口语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人认为教师只要语音语调正确就可以了,而事实上,拥有正确的语音语调是英语教师的基础要求。除了标准的语音语调,英语教师还要有正确、地道、丰富的语言表达基本功和语用意识。所以英语教师要改变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苦练口语基本功、培养语用意识,为学生提供标准地道的英语环境,搭建语言支架。
  搭建语境支架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不断强化训练,来理解和运用所学语言。在搭建语境支架方面我认为应考虑以下几点:
  1.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语境。不仅能够让学生建立起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让他们感觉到学英语可以学以致用,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这会促使他们更积极主动、持之以恒地学习英语。
  2.注重课本语境支架的充分使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语境支架的搭建脱离课本语境的问题,导致为搭建语境支架而倾注所有,但效果却不显著。而实际上,我们平时教学所用的课本恰恰就是交际背景和文化背景最恰当的语境支架,是编委通过不断推敲而创设的。所以我们应该充分理解课本语境支架,并恰当地使用课本语境支架,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数词时,课本中创设的语境支架就是孩子们捉迷藏,要找人的孩子,就会在找之前数数。这个语境支架真实有效,充分考虑到了语用的功能。这比我们将单词与语境支架割裂来讲更加有效。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郭楼镇阳坝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