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3版
本期发布:
问题教学法 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方惠
  问题教学法就是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教学法的教学思路是通过教师教育方式的变革达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学生进行思考,让其成为课堂主体的一种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教学方式,偏重把阅读变成纯知识性教学,忽略了学生的自我思想。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从头到尾一点一点地“嚼”,把一篇完整的课文拆分为句或段进行详细讲解,可到头来学生并不清楚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老师的互动性不够,“满堂灌”现象严重,即使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了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的合理性仍然值得斟酌。
   问题教学法的应用
  1.强化课堂互动
  强化课堂互动,提高老师与学生的互动率,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轻松学习,提升语文阅读水平,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问题教学法有利于增强语文课堂的互动,激发学生的潜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互动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积极性。
  首先,老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堂准备。由于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理解能力不强,为解决这个问题,老师不应该设置难度较高的题目,这样会打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把重点放在与学生的互动上,让他们多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提高其综合能力。此外,要加强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玩中学,从而推动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例如,在讲授《田忌赛马》一文时,老师可以通过提问来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针对文章内容,在开展课堂教学时,由田忌的性格作为切入点,向学生提出问题:田忌是运用什么方法获得胜利的?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文章,然后带着学生一起分析田忌取得胜利的方法,并且把这种方法应用到现实中。
  2.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更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老师一定要安排好课堂提问环节,不断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通过对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其深入思考。目前,多媒体技术被广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通过文图、视频等方式为学生展现更为立体、多维的教学内容,从而激发他们对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壁虎的爬行动作及生活习性,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接着再通过课堂提问,让学生反复阅读,使其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含义。
  3.适当进行指导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老师作为学生一天中除了父母接触时间最长的人,应该逐渐引导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中“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做到先设置问题,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如果学生回答错了再进行引导纠正,这样不仅会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还会让学生对易错点加深印象。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应合理运用问题教学法,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带着兴趣与热情阅读文章,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解决课文中的问题,从而提高个人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十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