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3版
本期发布:
如何布置初中历史分层作业
□张高林

  目前,社会各界都在积极关注“双减”政策,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开展作业研究与管理,已成为当下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头等大事。在义务教育阶段,同样的教师在同一个班级教授同样的教学内容,每个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具有差异性。如果教师给所有学生布置的作业相同,将很难发挥作业的诊断功能和提升效果。北京市育英学校校长于会祥认为,倡导作业分层布置的最大价值,在于激发学生对学科的热爱、对学习的兴趣。一个班级里对教师所教学科感兴趣的学生越多,这个班级的成绩就会越好。分层布置作业,能够使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高质量地完成,不再因为不能完成作业而产生“畏惧感”,从而逐渐积累自信心、产生成就感,同时,也能够使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因为作业具有一定难度,而产生挑战感和成就感。近年来,我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行作业分层布置进行了一些尝试,心得体会如下:
  一、完成课文的通读作业
  为了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贯通感,我曾经给学生布置过通读课文的作业,一般学生能够在10分钟以内完成。具体方法是:课前让学生出声通读课文,可以使学生完成新课的预习,带着问题进课堂;课后让学生出声通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复习课堂内容,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基础性作业,及时巩固知识;有选择地反复通读课文,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问题,突破难点问题。
  二、完成基础性的书面作业
  在教学中,我会布置教育主管部门推荐用书中的选择题,数量为4~5道,建议学生“小题大做”,禁止任何人抄写答案,要求学生在题干中找出关键词语和中心句子,抓住关键信息,保留自己思考问题的“痕迹”,学生在认真完成作业后自己对照,把错题标注出来。由教师和课代表根据学生做题的情况,及时掌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以上两类作业要求所有学生在校内必须完成。
  三、完成选择性、挑战性作业
  历史材料分析题具有综合性、主观性的特点,能反映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具有挑战性。教学中,我一般建议成绩优秀、学有余力的学生选择完成。对于接受挑战、主动完成选择性作业的学生,我会及时表扬、鼓励,指出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方法上加以指导,使这部分学生产生成就感、积累自信心,其能力也在接受挑战的过程中得到一定的提升,对于历史的学习更加有兴趣,考试成绩也有明显的提高。四、完成个性化兴趣作业
  在教学中,我还尝试给成绩优秀的学生布置一些个性化的兴趣作业。在讲授八年级《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课的过程中,我选取了电影《火烧圆明园》的几个片段,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更加了解当时的历史情况,激发爱国情感。课后我让学生结合所学,自选题目和角度谈谈对这场战争的认识。对于学生提交的作业,我建议他们找语文老师进行指导,然后精心修改,之后,我从中选取优秀作业在校报和本地报纸上发表,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还有一次,我在讲授九年级《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听讲特别专注,下课后我以“我的老师讲‘一战’”为题布置了一次个性作业。学生小吴从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谈自己对于这场战争的认识,以“俱往矣,惟愿硝烟散尽,山河锦绣,天下太平”作为全文的结语,使整篇文章主旨升华。
  合理、合情地分层设计作业、布置作业,给不同的学生提供了选择的空间,尊重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正像于会祥校长说的那样:“有了选择,得到了尊重,学生就不会把作业当成沉重的负担,就会选择对自己更有效的、更有益的、自己更喜欢的作业来完成。”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前进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