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3版
本期发布:
微课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张改霞
  “微课”以其教学内容突出、重难点清晰、满足学生个性学习需求等优点,已逐渐成为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和热点。笔者就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进行了实践探究,结合教学谈几点看法。
  优势
  通过课前观看微课,把相对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内化过程在课前完成,减少了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时间,增加了课堂上生生、师生间的互动时间,使学习更具实效性和个性化。
  1.形式新颖。微课手段形式多样,能满足学生好奇心,教学中适时引用微课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注意力。
  2.可视有趣。微课的核心资源是微视频,以新媒体的形式,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转换成多变、形象而有趣的视频,提升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3.支持重复。微课支持重复学习,当看一遍不理解时可以重复观看,如果课后仍对知识不能全面把握,学生可自主选择学习时间查漏补缺,巩固知识。
  4.方便自主。微课内容主要针对一个知识点或一个教学环节,内容少、主题明确,学生可根据自身需求,选取资源进行碎片化学习,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存在问题
  在信息技术2.0工程的实施下,教师在微课的设计、开发、应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应用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概念不清。有的教师对微课概念理解不清,呈现的微课是微课件、微型课、课例片段等,不能依据数学课标,以微视频为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精心设计。
  2.主题不准。有的教师在设定微课主题时直接使用了课题或以单元内容为题,选题太大,面面俱到反而不深,没有聚焦在教学的重难点、疑点、易错点上。
  3.内容不精。有的教师没有精心进行微课教学设计,只注重知识的高密度呈现,忽视了学情、教法、学法、活动设计等,有重技术、轻设计的现象存在。
  4.环节不全。有些微课自始至终都只有讲授环节,导入、新授、小结、训练必有的环节不完整,教学结构、环节不齐全。
  5.效果不佳。有些微课视频拍摄不清晰、音画不同步,课件素材过于单一,谋篇布局欠佳,界面风格不统一,视觉效果不好。
   应用策略
  在初中数学的课前预习、课中消化、课后辅导环节中使用微课进行教学,能够节约教学时间,减轻教学负担,提升教学效率。
  1.课前应用微课
  微课用在课前,具有导学作用。课前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提前准备教学方案,学生根据教师发布的微课进行课前预习,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把问题带进课堂,通过教师讲解,进行有目标的交流互动、答疑解惑。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课前问题的反馈,进行二次备课或在课中进行针对性讲解。
  2.课中应用微课
  微课用在课中,具有深化作用。课上教师将微课融入新课导入、知识理解、练习巩固、小结拓展等教学环节,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迁移应用、总结规律。同时,可以进行碎片化、差异化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多维的教学情境中进行个性化学习,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符合“双减”政策下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理念。
  3.课后应用微课
  微课应用在课后,具有巩固作用。课后分享微课视频,一些上课没听懂的学生可以通过重复观看解惑释疑,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打破了教学时空的界限,有效提升了学习效益,培养了学生的多元能力,巩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微课优势,缩小学生差距,规避应用隐患,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体验数学学习中“豁然开朗”的美感。
  (作者单位: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