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而绘本阅读就是幼儿期语言发展的重要手段。绘本以优美的图画场景展现故事情节,并在画面中隐藏丰富的细节和线索,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联系、整合,理解故事的内容,培养幼儿的想象、探索、表达等多种学习品质的同时激发其阅读兴趣,非常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兔子先生去散步》是日本作家五味太朗的作品。故事讲述了兔子先生出门时遇到的很多标志,这些标志不同于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交通标志,而是从幼儿的视角出发,生活化且富有童趣。《兔子先生去散步》由许多标志串成一个有趣的故事,仔细阅读后会发现里面还暗含了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幼儿在阅读中可以根据标志形象进行大胆猜测,自主表达。
教师要认真阅读、仔细品味,充分挖掘绘本蕴含的教育价值。用《兔子先生去散步》进行绘本教学时,首先,是让幼儿认识绘本中的标志,了解各种标志的意义,从而拓展幼儿的知识;其次,是让幼儿在了解认识标志的基础上动手设计标志;最后,是从语言领域的角度进行诠释,利用书中的标志进行故事猜想、图画猜谜等,幼儿的观察读图能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作为幼儿教师,要将一本好的绘本带到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去,并让绘本得到有效运用,重点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一、绘本的选择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挑选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至关重要,语言要简洁、幽默、诙谐,情节生动有趣,容易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画面色彩和谐,富有美感和艺术性,充满想象的空间;内容要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相关,引起幼儿的共鸣。比如《兔子先生去散步》,幼儿看到绘本后,思维发散,很快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根据画面内容进行想象与猜测,并能将自己的想法用语言完整、丰富地表述。
二、绘本教育活动要把握幼儿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个发展阶段,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因此,做好必要的经验准备是进行绘本教学的前提条件和实施途径,从幼儿已有生活经验迁移到绘本内容,再从绘本的学习建立新的经验,完成教学任务,准确把握最近发展区。例如,《兔子先生去散步》出现的一系列图形标志,如果幼儿不知道标志是什么,没有相关的经验储备,没有教师的引导,教学活动将变得寸步难行。
三、提高绘本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1.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即使绘本内容再有趣,但如果教学模式单一,也会使教学活动变得枯燥,幼儿不能投入其中,没有兴趣便是无效的课堂。因此,寓教于乐、动静交替的游戏课程是绘本教学的有效措施。在分享绘本的过程中穿插让幼儿自主解读标志和续编故事的环节,适时引导幼儿独立、自主地思考,不断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提高问题的有效性,减少无效提问。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的提问在课堂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够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热情,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当幼儿不感兴趣时,可以运用设疑式的提问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另外,还可以运用猜想式提问、开放式提问让幼儿想说、敢说,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绘本《兔子先生去散步》中出现了很多标志,为了不让问题变得单调、枯燥、乏味,还可以设计情境式的提问,或是鼓励幼儿主动表述,都可以让绘本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城关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