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开发校本资源 落实劳动教育
□刘 慧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离开了劳动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劳动教育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我校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努力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让他们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构建劳动教育体系。我校将学生分为低中高三段,进行“三段式”劳动教育,每个学段都有属于自己的侧重点。低段:人与家庭,即家务劳动自理篇;中段:人与学校,即校园劳动责任篇;高段:人与社会,即田园及创新劳动体验篇。研发劳动菜单,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劳动任务选择,每周家校都会对学生的劳动情况进行星级评价,每月每班选出2名劳动小能手,获得校级“劳动勋章”,由校长亲自颁发。每个学期开展一次“劳动技能大比拼”活动,让低中高的勋章获得者及劳动能力突出学生都有展示自己劳动技能的舞台。
  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围绕劳动教育的丰富内涵,通过学科间的整合,不间断地、扎实地落实劳动教育。
  根据教学和生活实际,结合各学科特点,深入发掘教育资源,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环节中,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践行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和实践性。如低段数学教学中,需要学生认识钟表,那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钟面。语文学科中,《树之歌》这篇课文除了讲授各种树木的特点,还可以与美术学科相融合,同时渗透劳动教育,引导学生用树叶制作叶贴画,提高审美及动手能力。有的课里涉及菜肴,教师便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学做一道菜,并用思维导图记录做菜所需的材料和过程,最后以作文的形式进行展示。
  除此之外,学校还利用节假日设计综合性作业,让学生学习一项劳动技能或自己动手制作和节日相关的物品,如:三八妇女节制作贺卡、手工花朵;端午节学包粽子、做香包;过年时和家人一起包饺子……在劳动过程中,学生不仅懂得了劳动最光荣,而且更加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劳动教育是一项以劳动实践为主的教育,它具有操作性强、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既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验到实践操作的快乐。
  体验现代科技下的创新劳动形态、方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劳动不单单停留在打扫卫生、种田插秧等基本形式上,已成为新时代的“多面手”,更丰富、更创新。首先,学校整合家长资源,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把家长的职业和特长展现在学生面前,茶艺、汽车制造、航天飞机、软件开发等,通过家长课堂这扇窗,让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呈现出来,让学生们大开眼界,原来我还可以这样劳动。同时,学校还与社区和其他单位进行合作,将劳动教育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多样化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劳动实践机会,促进和发展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走进“御品轩”甜点工厂,体验蛋糕和绿豆糕的制作过程;走进“康师傅”工厂,接受“惜水教育”,并体验货物分装与物流;走进长安大学,感受高等教育的氛围,观看高校“科技节”;走进农博园,感受科技带来的创新,动手实践带来的乐趣……
  劳动教育不仅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更注重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提高实践及开拓创新能力,它可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