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依托阅读策略教学实现学生独立阅读
□陈冀华

  阅读策略,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阅读目的,综合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的实践活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阅读策略单元”是语文教材的一个亮点和创新。本文结合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提问策略”,初步探索在具体教学中的实施路径,以期帮助学生实现独立阅读。
  借助精读课文,示范学习策略
  根据单元要素“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问”的设置,教材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豆荚里的五粒豆》《蝙蝠和雷达》《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三篇课文所提出的阅读任务虽主题一致,但又有细微差别,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也有所不同。《豆荚里的五粒豆》是学生自己阅读,并在安徒生童话中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蝙蝠和雷达》《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两篇课文则在文旁标注了问题,在文后提出了问题,其意是为了呈现阅读思考的过程,示范怎样运用提问策略,指导学生可以从哪些角度去提问。另外,三篇课文的课后题设计虽然都是“小组问题清单”,但目的有所不同。《豆荚里的五粒豆》教会学生从课文内容提问;《蝙蝠和雷达》教会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问;《呼风唤雨的世纪》则在前两篇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筛选问题。基于以上编排,在教学时就要把握好每节课的训练目的和重点,同时注意前后的联系与衔接,在单元学习中体现梯度训练,掌握提问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依托略读课文,尝试运用策略
  略读课文《蝴蝶的家》在前三篇精读课文的示范学习后,教学方式发生了“从扶到放”的转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的真实学情是:学生虽然会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但提出的问题较为局限。
  教学时,就提问的局限性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提问时既可关注文字,还可关注标点符号,挖掘有价值的问题。如:课文里一共出现了11个问号,为什么要反复写“我”的着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课堂上借助略读课文的自主学习、实践,学会提问策略,发现新问题,继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呈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整合交流平台,反复强化策略
  从不同角度再次归纳提问策略,温故知新,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提问策略的实用价值。使用提问策略,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意思,在阅读时更加关注文章的细节。同时,能让学生真正读懂文章,使其养成读书动脑的良好习惯。在反复强化提问策略的同时,提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提问策略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良好习惯。
   延展普通单元,深入实践策略
  阅读策略的学习和运用不能止于“阅读策略单元”,教师要有意识地把学生在“策略单元”中学到的阅读策略贯穿、延展到普通单元,外化于形,内化于心,使学生逐步掌握阅读技巧,提升阅读能力,实现独立阅读。
  《猫》这篇文章写了大猫的古怪和小猫的淘气,其结构简单,采用先总写后分写的构段方式,表达亲切有趣。课堂阅读的过程中,要紧扣第二自然段内容,引导学生发现三大问题:猫的性格古怪表现在哪些方面?老舍先生爱这只猫吗?作者为什么把猫写得这么有趣?教师为学生搭建三大支架,解决三大问题,落实课后“仿写小动物”的任务。
  支架一:朗读段落——认识猫的性格古怪之处,解决问题一。
  支架二:圈画词句——感悟语言表达精妙之处,解决问题二。
  支架三:练说范式——解锁写作方法结构所在,解决问题三。
   建立常态阅读,体验策略价值
  策略单元学习的目的不仅是掌握有关知识,而是运用策略的习惯和能力,只有如此,学习才能有持续生命力。因此,阅读策略运用的价值,不能止步于课堂阅读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阅读策略迁移和运用到整本书,以及生活常态阅读中,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体会阅读策略的真正价值。
  (作者单位:陕西省汉中市中山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