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学科类培训受到严格规范,不少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甚至难以为继,非学科类培训变得“吃香”起来,少儿艺术培训市场也越来越火爆。但少儿艺术培训也渐渐“跑偏”,甚至渐渐变成了应试教育,严重违背了艺术规律。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少儿艺术培训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庞大的培训市场催生了各种各样的艺术考级,不少家长也热衷于考级,家长们之间甚至还陷入了攀比之中,抱着“别人考我也考”“有总比没有强”的盲从心理,更加助推了艺术考级热,这也让一些培训机构将艺术考级做成了生意。
乐器、舞蹈、朗诵、快板、主持等都有考级,这大大增加了家长的经济压力,也增加了孩子们的负担,让这样的“素质教育”成了孩子们新的应试负担。泛滥的艺术考级,容易导致弄虚作假,而让孩子为了考级而学习,模仿学历教育重视僵化技巧的教学,也容易抹杀孩子的天性。
艺术考级不能走入功利化歧途,不能走上应试教育的老路,而要回归素质教育本质。此前教育部就曾明确,在“双减”政策影响下,对于学科类培训转向和资本涌入非学科类培训的问题,要出台相应的监管措施,防止出现政策空白。所以,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少儿艺术培训市场的监管力度,规范校外非学科培训机构,给艺术考级热适当降降温。广大家长也不应盲目跟风,要理性消费,明白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学校招生也要与艺术考级脱钩,要形成各方合力,避免艺术考级成为应试教育新的变种,成为“鸡娃”的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