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昆虫非常感兴趣,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学生之前对蝴蝶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知识体系的构建。
教学目标:
1.学习了解蝴蝶一生经历的四个不同阶段。
2.创作关于蝴蝶元素的作品。
3.学生感受生命,表达对蝴蝶的赞美和不舍,感恩自己的父母。教学重点:学生创作蝴蝶元素的作品。
教学难点:
学生放飞蝴蝶,感知生命,感恩父母。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教学准备:
蝴蝶相关元素的教育场景设置。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场景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融合课程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到南湖畔,探秘神奇的大自然,请你观察周围都有哪些事物?睁开眼睛看一看,竖起耳朵听一听。
小结:只要你善于思考、热爱观察,你会发现校内校外、课内课外都有非常多值得探索的东西。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大自然中的美丽生灵——蝴蝶,之前我们观察和了解过蝴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吗?
师:有没有人仔细观察过蝶蛹羽化的过程,你有什么感受?
师:成虫的生命周期大家了解吗?
师:我们都知道蝴蝶的一生非常短暂,历尽千难万险才羽化成美丽的蝴蝶,在这短暂的一生中,你知道蝴蝶都经历了哪几个不同阶段吗?
师:谁能具体描述一下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
小结:通过两位同学的分享我们知道了蝴蝶的一生要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卵、幼虫、蛹、成虫。而且不同阶段的形态和构造区别非常大。我们把这样的生物叫作变态生物,蝴蝶就是典型的变态生物。
二、发散创作,走近蝴蝶
过渡:有些同学喜欢蝴蝶勇敢坚强的品质,有些同学喜欢蝴蝶独特美丽的外形。如果让你们从一个角度出发对蝴蝶进行创作,你想做哪方面的创作?能不能说一说你的创作思路。大家可以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
小结:同学们思维活跃,联想丰富且思路清晰,有人想从文学方面进行创作,有人想从美学角度进行艺术创作,有人想深入探究做科技小发明,无论你选择哪个角度我相信你们可以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那接下来,老师为大家提供了一些材料,大家一会儿排队挑选自己需要的材料开始创作。
展示作品,学生互评。
教师展示: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我的创作——蝴蝶标本景观框,大家对蝴蝶标本有了解吗?
小结:看来大家不仅才华横溢,还具有创造力,你们都是非常厉害的创作者。我们看到有关蝴蝶的作品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那蝴蝶真正的家在哪里呀?
——大自然。
三、放飞蝴蝶,感恩生命
过渡:今天,我们带着自己的创作,带着对蝴蝶的祝福,把它们送回自己的家——大自然。如果你是一只小蝴蝶,和大家相处了这么久,即将飞回大自然,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我感受到了大家对蝴蝶的担心、不舍和留恋。随着我们的长大可能我们也会像蝴蝶一样远行追求自己的梦想,离开我们安全的避风港,独立生活,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呢?
相信小蝴蝶和你们一样会适应大自然,会保护好自己,会快乐地生活。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将蝴蝶放回大自然,并把祝福送给它们。
总结:通过学科融合的方式,我们走近美丽的蝴蝶,了解、观察、思考和欣赏它。不仅了解它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也深入思考它的生命品质。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以这样的方式学习研究更多的生命。同学们今天用这样的方式来走近蝴蝶,大家发现课堂不仅在校内,也可以在南湖边、公园里、社区里、马路边。只要大家爱思考、爱学习,处处留心皆学问。
点评
优点:生命教育融合课程是真正的灵动好课堂。课堂上有三个变化:教师的变化、学生的变化、课程的变化。老师在教中引导,在引导中教;学生以自主学习小组的模式主动积极地学习探索。学生知识量丰富,在课堂上大胆质疑和回答问题。评价方式多样,师生之间互相点评和鼓励,将知识有效内化。课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关注生命教育。
不足:课程应该继续推广,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开放的课堂中。学生展示和探究的形式应更加多样。
——王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