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语文教学中 如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李冰
  创建学生乐于表达的场景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有很多文章是可以让学生来自主表达自身想法的,但这还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构建一个表达自身思维和想法的场景,帮助学生利用归纳演讲等方法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在这方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文章的描写对象,构建可供学生表达的主要框架,通过文章所要描写的主题,帮助学生有效整理文章背景,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公开演讲,表达自己对于这些文章的看法。除此之外,教师设立演讲主题,学生对主题进行细节的填充,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帮助学生锻炼表达能力。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的内容时,有《春》《济南的冬天》等一类带有季节色彩的文章,教师首先可以对文章进行一个大致的分类,对于以季节为主题的可以将其归为一组,然后在开始讲这些课程前确定本期要让学生思考演讲的主题,帮助学生对语文的总体学习内容有一个归纳,这样在后续的学习中就可以对这一大主题进行填充,逐渐完善自己的演讲框架。
  在有了演讲的大致方向后,学生就可以在课外自主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比如在后续学习了与季节相关的《秋天的怀念》等文章后,学生就会有更多的兴趣去学习一些描写不同季节景物的文章,并回顾之前写的演讲,查漏补缺,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小组合作促进表达能力
  学生在面对教师或者家长等进行表达时,经常会产生紧张等情绪,这是学生之间交流少造成的。所以,教师在帮助学生进行表达训练时,可以让学生先在自己小组内部与同学进行交流,然后过渡到小组间交流,最后对教师进行演讲。
  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是学生加强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合作带来的学习效果。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猫”“鸟”“狼”等章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事先进行小组的课前准备,搜集一些关于不同小动物的文章,比如与“兔子”“狗”等动物相关的内容,每个小组搜集一个方向的资料,并采取小组展示的方式,让学生自由阐述自己在学习和搜集这个主题资料中的心得体会,之后同其他的小组交流讨论,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需要注意的是,当学生熟悉了小组间的交流表达后,教师要让学生与自己进行交流和表达。比如教师可以在重要的节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这种适当的介入可以让学生不仅表达自己事先写好的稿子,也可以在提问的背景下快速思考,对新的内容进行表达。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间的合作关系可以帮助他们快速适应在大庭广众下公开演讲,不断锻炼表达能力,增强心理素质。此外,学生要意识到在良好的交流氛围中表达是一件轻松开心的事情,这样学生乐于表达,在课外也更加有兴趣去做更多资料的收集,并锻炼自身的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来说,如果仅仅依靠教师在讲台上进行单方面的讲解,是难以让学生全面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想要取得令教师和学生都满意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运用更多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进行表达锻炼。只有教师发挥自身的作用,创建能让学生轻松自由表达自己的课堂,才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提升表达能力。
  (作者单位:陕西省绥德县远竹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