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创设情境教学,彰显语文活力
  梁 娟
  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小学语文教学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对学生情感交流与体会,表达方式的提升与改进,阅读能力的提高与进步都会产生十分有益的影响。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就因而变得十分迫切,许多教师不约而同采用了情境教学法。
   作为引例引入教学内容
  语文这门学科对于学生的改变不在一朝一夕,而是每天萦绕在学生身边,润物细无声地不断提高其语文素养。学习语文时,需要学生静下心来,认真体会,因此在课堂之初,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境来引导学生快速从欢快的课间时间中收回心来,做好沉浸到即将到来的语文学习中的准备。例如学习课文《四季之美》时,可以在上课铃刚刚响起时就开始给学生播放四季不同景色的视频动画,让学生体会春天万物复苏的生机盎然,夏天植物生长的勃勃生机,秋天收获成果的满足喜悦,以及冬天银装素裹的万里河山,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维持了上课之初的纪律,还可以让学生对四季鲜明的美景留有印象,以便教师后续开展教学。
  用情境教学法教古诗词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学好古诗词对每个学生,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但由于小学生处在一个十分活泼,对任何事物都非常好奇,自控力相对较弱的年龄段,古诗词中的生字,古今异义不同的词语,古诗词中难以理解的意象意境,以及作者或丰富而澎湃,或细腻而忧愁的情感对学生而言实在是晦涩难懂,也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运用好情境教学法就可以有效规避以上大部分问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及多媒体技术,收集相关文字、音频、视频资料给学生观看。例如在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唐代宗年间的时代背景,向学生讲述安史之乱的前因后果,让学生了解当时久经战乱的平民百姓的遭遇,进而理解当杜甫听闻战乱结束、收复失地消息时的狂喜。
   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时代不断发展,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革,在从上至下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一个气氛沉闷的课堂绝对不是大众心目中优秀的课堂。基于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法,将死板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将机械化的课堂流程变得灵活多变。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提高,有了兴趣之后学生的语文素养会得到全方位提高。例如在学习《将相和》一课时,除了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关课外资料,还可以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课文短剧的排演,选出学生分别饰演赵王、秦王、蔺相如以及廉颇,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人物台词等,最后在全班面前进行表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若因客观原因无法进行短剧排演,也可以退而求其次让学生分角色诵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诵读时融入人物感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情境教学非常适合运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可以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还可以解决教学难点,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拓宽思维、提升想象力,充分体会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思维火花,形成思维碰撞,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作者单位:陕西省彬州市水帘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