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静
音乐课作为一门独立课贯穿在国民教育的整个过程,足以说明它对人发展的影响。教育部在2015年提出关于艺术素质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各个地方要建立中小学学生艺术素质评价制度,并且把艺术课作为必修课来进行重视,足以说明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但目前真正的现状是,大部分中学生爱音乐却不爱音乐课,对音乐学习提不起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中学生对音乐课学习的兴趣,改变音乐课尴尬的现状,我们首先要找到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才能有效改善和提高教学成果。影响中学生音乐课学习兴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此,我根据自己音乐课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就其中的环境因素作简单分析。
一、应试教育压力的影响
作为一名长年从事中学音乐教学的教师,我先后在农村和城市不同环境的学校任教过,无一例外的,所有学校都是把音乐课作为一门“副课”来安排。甚至因为升学考试的压力,不开设音乐课,即使正常排课,被主课占据是常有的事,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音乐课的预习、复习或练习。学校和家长观点出奇一致,认为学不学无所谓,不影响升学。也正因此,应试教育越严重,素质教育的推进就越困难,音乐教育越不被重视。连正常的课时都难保证,更不用说为此投入财力物力改善音乐教学的条件。学生也就更理所当然地认为,音乐课学习无关紧要。
二、媒体音乐对教材学习的影响
上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落后,学生可接触的媒体及信息都十分有限,获取音乐的途径保守且单一,在校外所接触的音乐作品与校内音乐课堂所学内容在形式、思想内容等方面也大体一致。而今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我们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新时代,随着音乐艺术、文化的多层次发展,学生获取音乐的途径方法多种多样,且内容十分丰富,他们会更本能地倾向于从各种媒体、音乐软件及现场音乐演出活动中获取能够引起他们共鸣的音乐,而不喜欢也不愿意学习音乐教材上那些远离他们实际生活,难以理解也不能引起共鸣的内容,校外音乐生活对他们的音乐影响远大于学校音乐课堂教育。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是当今中学音乐教学的一大特点。
三、硬件设施对音乐教学的影响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其学习效果与经济投入是紧密相连的。不同的教学场所和设备器材带给人的感受完全不同。同样一节音乐课,在普通教室教学,与在配有专业设备的音乐教室教学,受教者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同样一段音乐,脚踏风琴和钢琴的演奏效果是完全不同的,一台录音机与一套音响设备播放的声音听觉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同样一件乐器,现场演奏出的音色与普通媒体播放出的演奏录音,无论从视觉还是听觉感受也是完全不同的。中学音乐教材以欣赏和鉴赏为主,在音乐教学的器材设备上投入越大,才能更好地展现音乐的魅力,有效提高音乐艺术感知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目前学校的现状却往往是将最好的设备和资金投入到了统考科目的教学中,音乐教学的设备老旧廉价,学生无法从课堂上感受到音乐的愉悦和魅力,自然提不起兴趣。
没有好的感知体验,又如何能让学生对音乐课堂教学提起兴趣。如果能在硬件设备上改善和投入更多,为学生尽可能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为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西安市长庆未央湖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