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宁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因材施教,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问题教学法就非常适用,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程知识,进行知识结构的建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从问题教学法的概述展开,重点探讨其教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问题教学法的内容
问题教学法作为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广泛认可和采用。问题教学法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逻辑,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抛出问题,改变物理知识的抽象与枯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同样重视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习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将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化为自身能力。
问题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在应用问题教学法时,教师应合理创设情境课堂,将问题作为课堂内容的主线,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共同思考并进行探究,减少学习物理知识的抽象与枯燥。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拓展更多知识,构建完善的物理知识体系。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得到有效实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升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对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缓解学习压力,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创设问题情境课堂
1)设计问题。教师在准备教案时,应注意提出问题与创设情境的一致性,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2)问题具有情境性。教师应以提出问题为课堂主线,不要出现脱离情况。3)问题逐层深入。在问题教学过程中,应始终注意问题与问题之间的递进性,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循序渐进地深入探究知识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如在学习“认识家用电器与电路”内容时,教师首先应积极引导学生围绕“如何区分家用电器”“内部电能转换方式”展开预习;而后,在上课时可以开展“问题竞答”活动,建立学习小组,各抒己见,延展知识宽度。
2.营造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
1)物理教学实质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习物理知识就是通过现象看本质,因此,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时应多注意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2)在教师让学生探究问题环节中,应注意正确引导和及时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如在学习“交流电直流电”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相关电器有哪些?像收音机、手电筒、空调等,由于学生对这些家用电器较为熟悉,大多可以准确判断,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2)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创新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要死记硬背。3)教师还应积极拓展练习,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探索物理知识,形成物理教学的良性循环。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思考,探索知识,发现其中奥妙。
问题教学法的实行对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与课堂模式,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让问题教学法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应用。
(作者单位:陕西省绥德县吉镇九年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