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东飞
初中物理是一门复杂和抽象的科学,它的理论、原则、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是必然的趋势,这里的生活化教学是指将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现象相结合,通过教材内容的衔接,使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学习新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物理教学应遵循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如果物理教学符合实际,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生活中各种物理现象的原理,认识它们,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在素养方面,也有助于督促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三观,不断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尝试结合生活案例进行教学,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自学水平。
二、初中物理教学现状
1.重视物理概念的记忆,忽视知识与生活的相互联系
在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施中,教师重视物理概念和公式的灌输,以加强学生的概念记忆,并花费大量时间讲解概念和原理。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情况并不多见。
2.注重物理习题的强化练习,忽视提问的生活情境
许多教师坚持唯分数论的观念,让学生多做物理习题,熟悉不同类型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从根本上阻碍了学生追求物理知识的本源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放弃生命教育,追求简单的机械记忆。
3.注重实验讲解,忽视学生的体验过程
物理实验是检验物理知识的过程。首先口头教学物理概念和实验步骤,然后讲解物理实验的验证过程。这种看似合理的教学程序,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验证探究实验的过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思维和理解能力。
三、物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措施
1.生活情境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对于初中生来说,只有利用生活情境,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学生才能更容易地理解什么是物理,更牢固地掌握物理的知识点和相应的物理规律。如在对“惯性”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时,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当我们坐车时,司机因为前方突然有行人穿过而踩了急刹车,我们的身体会怎么运动?学生进入实际情境寻求问题答案时,老师会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和分析,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当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物理,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及新知识的求知欲望时,教师就能打造更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2.教学过程生活化,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在讲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知识点时,可以借助商场卫生间里的“热风干手器”,让学生分析它是通过什么方法加快蒸发的。教师在讲解时将这些生活化的事物与物理知识相结合,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及掌握知识,培养学习兴趣。
3.课后布置生活化作业,强化学习效果
教师课后布置的作业不应局限于理论练习,更应安排一些日常作业,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实践巩固物理知识。比如在讲授“测量物质的密度”知识点时,老师讲解了密度的计算方法和密度的测量方法,让学生通过电子秤和刻度水杯粗略测量家中大米、酱油等物质的密度。
物理知识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生活中的许多例子都包含物理原理和知识点。初中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必须结合一定的生活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课程介绍、课堂活动、重点难点讲解与相关生活因素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陕西省绥德县四十铺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