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丽
我是一名乡村初中语文教师,我发现大多数农村中学生胆小怯懦,与他人对话很少能做到大胆发言,大声说话,长篇表达。通过调查分析,我找到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他们身处农村,眼界比较狭窄,无话可说;二是留守儿童、单亲家庭以及有特殊情况的家庭背景,影响孩子不善表达;三是个性胆小羞涩,担心自己说错话而受到嘲讽。培养农村中学生的口语交际应对能力,尤为重要。
那么,怎样培养农村中学生口语交际应对能力呢?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积极探索。
一、在课堂上进行口语交际应对能力训练
我们在课堂中,可以选一个主题锻炼学生的口语应对能力。例如,组织八年级学生以“自我介绍”为主题的即兴发言训练活动。这个学段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面对这个主题,他们应该有话可说。恰逢秋季开学,班里有转学而来的新生,有新调入的任课老师,面对重建的班级群体,通过自我介绍,大家增进了解。作为语文老师,我首先向学生做自我介绍:“我叫李美丽,你们看我长得美丽吗?”学生都笑了,师生距离拉近。“我组织学生课外活动有一套,我可以负责策划、导演、现场指导,你有兴趣参与吗?”学生开始鼓掌,参与活动是孩子的天性。“我喜欢写作,只要你跟着老师好好练习作文,你的作品也可以发表哦!”学生发出了惊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在五分钟准备之后,纷纷站起来发言。每个人的自我介绍,如同演员登台亮相,各展风采,精彩纷呈。
此类专题口语交际应对能力的训练,就是让学生脑筋转起来,嘴巴动起来,语言活起来。
二、在课堂提问中进行口语交际应对能力训练
课堂提问中的应对是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过程中,针对文本的阅读理解,去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是有效的师生互动。抓住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善于倾听题目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耐心专注的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和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在学习《桃花源记》一文时,师问:你能找出文章中描写桃花林景色优美的句子吗?学生仔细倾听,认真分析后回答:“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师又问:“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的“具言”是什么?学生联系上下文,分析得出:“秦朝以来的社会变迁和人民生活的疾苦。”这是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应对。
课堂上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应对能力的训练,高效良好的师生互动,可以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三、在课外辅导中进行口语交际应对能力的训练
教师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在课外辅导时,师生要在交流中训练学生的应对能力。有次我去上课,发现上节课的板书没擦干净。我指着黑板上的字迹说:“上节课同学们上的是英语课,这节是语文课,国家提倡汉英语言交流,咱们班顺应了这个号召……”没等我说完,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对不起,我是值日生。刚才课间,我急于玩耍,没给黑板把脸擦净,请您见谅。”他讲完话,离开座位,拿起板擦,擦干净了黑板。你看这是多么典型的应对能力,既有语言的应答,又有实际的行动,巧妙化解了师生问题。
培养农村中学生口语交际的应对能力,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作为教师,要耐下心来,巧设话题,认真倾听,适时点拨,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对答如流,讲话时侃侃而谈。
(作者单位:陕西省淳化县固贤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