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佩吕 剑辉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堂上练习说话、写话其实就是语文实践的运用。随文说话、写话既是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必要过程,又是为高年级学生奠定写作基础的过程。所以,在低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堂上,对他们进行随文说话、写话的训练,不仅有利于丰富他们的语文学习方式,还有利于提前为他们的高年级学习夯实写作基础,既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鉴于低年级学生的语文随文说话、写话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如何通过随文说话、写话训练有效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呢?我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模仿文本
小学一年级的课文大多短小有趣、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学生模仿的好范文。
1.仿写词语。一年级的许多课文中都有很好的词语供学生模仿。例如:在学习《树和喜鹊》一课时,先让学生理解词语“叽叽喳喳”是个“AABB”式的叠词,更能体现喜鹊开心的叫声。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含义,最后让学生仿照“AABB”式叠词说话。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很多这样的词语,如开开心心、热热闹闹、快快乐乐等。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文中词语的理解,而且还训练了学生对词语的运用能力。
2.仿写句段。如《动物儿歌》的语言浅显易懂,生动活泼,又是说六种小动物的活动,更吸引了学生,所以学生也很容易理解,是一篇模仿练笔的佳作。整个儿歌都是“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让学生模仿这个句式也来当回小作家。作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为了减小难度,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小鱼在水里游,蝴蝶在花间飞”的图片。让学生模仿着说“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学生说得可生动了,而且连结构、字数都和儿歌中的一样。如“小鱼水里游得欢、蝴蝶花间采蜜忙”,真是模仿得极为精准奇妙。
这样引导学生先观察后模仿课文中的句式进行写话,效果会更好。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利于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文。
二、创设情境
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小,见识少,也刚开始学着写话,所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还是很有必要的。如学了《动物儿歌》后,我想让学生写出一小节“谁在哪里干什么”句式的儿歌,所以就给学生欣赏了一段儿歌视频,让学生欣赏完后,想想“儿歌中都有哪些小动物?他们分别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然后写出来。这样学生就较容易地写出三四句“谁在哪里干什么”句式的儿歌了。
三、发挥想象
喜欢想象是低年级孩子的天性。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在教学中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去创编文章,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能力。如学了《动物儿歌》后,我会鼓励学生说:“其实大自然中除了小动物们,还有许多东西,它们都在某个地方干着它们喜欢的事情。请你们大胆发挥想象,去完成一首更出色的儿歌吧!”这样学生就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徜徉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也让个性得到了张扬。
现如今,新课改已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展,要求教师重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随文说话写话训练。随文写话教学让孩子们在练笔中体验到了写话给他们带来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还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了语言的运用能力,为孩子们以后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陕西省洛南县保安镇文峪小学、陕西省洛南县保安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