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会宁 王浩军
教材分析
《狼》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选编的一篇文言小说。本单元选编的文章,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人类的生活轨迹。本文以一场人与狼之间的曲折较量,告诉我们对于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学情分析
通过前几篇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浅易文言文阅读方法,但文言文基础知识仍不够扎实,能力比较薄弱,需要教师大力培养。且第一课时已经完成了对文意的疏通。
教学目标
1.重点研读屠户与狼的三次交锋,分析狼与屠户的形象,理解文章主旨(重点)。
2.学习屠户勇敢机智、敢于同恶势力斗争的精神(难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完成了对课文的翻译,下来就请同学给我们讲一下这个故事。
提示:抓住文章的故事情节,按照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顺序,结合上节课的理解,融入自己合理的想象,把课文复述顺畅、完整。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的复述能力,复习上节课的文言翻译。
二、展示学习目标
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三、课文解读
1.学生齐读课文,同时勾画文中对狼和屠户描写的句子。
2.概括狼的形象
师:能不能在文中找一个词,概括狼的特点?
师追问:文中哪些句子能表现狼的特点?把找到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明确答题格式:我从文中 这句话,看出了狼的 特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文本意识;进行方法指导;为本节课的人物形象分析作准备。
3.分析屠户的形象
(1)面对贪婪、狡猾的恶狼,屠户从一开始就奋起杀狼吗?人狼第一次交锋,谁占了上风?对你有何启示?
(2)屠户的迁就退让策略失败,让他对狼贪婪、凶恶的本性有了清楚的认识,所以他进行了复杂而激烈的思想斗争,他做了怎样的抉择?人狼的第二次交锋,二者关系有何变化?
(3)屠户的抵抗并没有让自己彻底脱险,所以他有了下一步的行动:杀狼,表现出了怎样的性格特点?
设计意图:分析屠户心理变化的发展历程;让学生逐渐深入理解文章主题:对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体会本文叙事简洁而又情节曲折的特点。
四、合作研讨,体悟主旨
1.知人论世,体会主旨这场人与狼之间的较量,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教师补充作者背景:蒲松龄的一生,仕途坎坷,《聊斋志异》是集民间传说和自己所见所成,歌颂男女之间的真挚爱情,揭露贪官污吏的罪恶,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弊端等。他在另一篇《梦狼》中,把贪官写成长着牙齿的老虎,把衙役写成吃人血肉的狼。所以本文也寄寓了作者鞭挞贪官污吏的思想。
2.联系现实,深刻体会
现代社会也有恶势力。幸运的是,文中的屠户只能凭一己之力去战胜恶狼,而我们有国家层面去净化社会环境,从2018年起,党中央开展了一个专项活动,同学们知道这项活动的名称吗?你感受到社会环境有什么变化?
我们校园中有恶势力吗?你以前是怎么做的?文中屠户的做法对你有何启示?对于学校开展的“校园欺凌”专项整治,我们每个同学应该怎么对待?
设计意图:知人论世,深入理解作者写作意旨;让学生联系现实,学习屠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五、课外拓展
展示《狼》其一和其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认识了恶势力的本性,学会了如何去斗争。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两篇短文,结合课内文言知识的积累,你能看懂文章大意吗?这两则短文分别反映了怎样的主题?
设计意图:巩固课内文言基础知识,开拓学生视野,训练学生对比阅读能力,进一步认清“狼”性。
六、作业
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2.完成课后3、5题。设计意图:巩固课内知识;发展学生想象和表达能力。
七、板书设计
本节的板书设计原则是突出重点。狼:黠 狡猾 贪婪屠:怯懦→勇敢、机智、谨慎
道理:敢于斗争 善于斗争
(作者单位:陕西省杨凌高新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