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用诗歌照亮孩子的童年
——童诗教学在学校实施的价值与意义

  李 涛
  著名教育家、评论家王富仁说:“哪个时代的人淡漠了儿童的梦想,那个时代的人就一定会堕落,会丧失自己的精神家园;哪个时代的人更多地保留着儿童的梦想,那个时代的人就是更为崇高的、真诚的、纯洁的,即使在比较艰苦的条件下也能够充满生命的活力和生活的情趣。”作为一个学校的校长,如何让自己保留儿童的梦想,并引领儿童栖居在梦想的成长空间呢?
  一、初入学时期,给孩子创设一个充满意境与情感共鸣的童谣世界。
  2014年8月31日,西安经开第一小学开办的第二天,即第一届孩子入学的当天,我就带领青年教师结合学校的环境与心中的办学理想,创作了一首童谣:《有一所学校》:有一所学校/像公园一样美妙/有鲜花/有绿草/能踢球/能舞蹈/那就是经开一小。歌谣朗朗上口,孩子们诵读时不仅被脑海中呈现的经开一小的美景吸引,也促使孩子们爱上学校,爱上学习。六年来,这首歌谣一直被作为一年级入学第一天参观完学校后的诵读课程,得到每一位孩子的喜爱。这几年,很多家长和社会同仁会惊讶地发现,来经开一小学习的孩子,几乎都爱自己的学校,我想爱自己学校不仅是因为老师的爱心与专业,这首童谣在孩子的脑海里也变成了一个美好的意境,学习变成了在这一意境中的遨游与徜徉。一首童谣,留给孩子的是语言的建构与应用,审美的鉴赏与创造,为孩子语文素养的形成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不仅是入学童谣的编写与诵读,每年9月10日教师节,一年级每个班的孩子还都会学到一首由我和经开一小老师共同为孩子们创作的儿歌《老师,您赶快休息吧》,感动着孩子,也感动着教师。
  一两首我们自己创作的歌谣,竟会带来如此强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那么如果把名家为孩子们创作的歌谣、童诗纳入学校课程,又会呈现出怎样的效果呢?我们进入了深入的实践探索。
  二、低段童诗诵读,促使语文学习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同步发展。
  我们都知道,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拼音和识字,所以统编版语文教材把拼音与识字作为孩子们接触语文课程的第一部分教学内容。识字和拼音都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充分体现出语文的工具性特点,这一部分内容往往要学习近两个月的时间。由于汉字和拼音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往往很难激发起孩子情感的共鸣,导致孩子们语文学习的兴趣并不是很浓。此时此刻,学校便把儿童诗(带拼音的儿童诗读本)纳入语文课程,童诗的人文性与拼音识字的工具性互为补充,相互融合,在孩子入学初期就建构起一个丰满的语文样态,促使孩子综合发展。儿童诗篇幅短小,节奏明快,内容都和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且趣味满满,成为拼音教学和识字教学时期孩子情感的宣泄地,孩子们爱在其中,乐在其中。每周我们会给孩子推荐3首儿童诗或童谣,晨读时间会采用老师领读、同桌对读、全班诵读的方式进行学习与展示,每天傍晚,孩子们会根据拼音自主诵读,也会以图画批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过程,有的孩子还会边表演边诵读。在我们看来,童诗教学不仅仅能帮助孩子复习拼音,大量的认识字词,强化低年级教学重点,也促使孩子爱上文字,爱上由文字编织而成的瑰丽无比的文学圣地,一处充满诗意的境地,这里有审美,有情趣,有真善美。
  三、中高段童诗读写,促使学生在鉴赏与创作中建构语言发展思维。
  一二三年级,经开一小的孩子会诵读200首以上的儿童诗。每周除诵读外,对于特别经典的童诗,老师也结合一定的语文要素或相关素材,引导孩子们进行仿写或创编。每次童诗教学,我们都会抓一两个语文要素,落实一课一得。即先关注“语文要素”,然后进行语文要素下的训练,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文要素习得方法之后,教师又及时引导学生捕捉或拓展素材,最后达到仿照整篇童诗结构进行仿写的目标。
  到了四年级,也就是孩子们大概10岁的时候,学校会给孩子们推荐童诗整本书阅读,如《十岁那年》,这本诗歌集由越南籍作家赖清河著,获得纽伯瑞儿童文学银奖。这本书的封皮上有这样一句话“十岁那年的旅行,一场美丽而坚强的成长蜕变”,的确,十岁那年作者经历的是苦难与颠沛流离,但在诗歌的视角中,一切都变得那么充满生命质感与成长力。在我们看来,这本诗歌集不仅大量的应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更重要的是给了四年级的孩子一个不一样的情感世界,可以引导孩子们冲破困难与艰涩,呈现出高远的情怀。于是,整个四年级的半个学期,我们会组织孩子们每天阅读一个章节,并针对自己最有感悟的一小节进行仿写,仿写完成后小组分享与修改,促使四年级孩子的生活也在诗意的创作中变得分外情趣盎然。
  五六年级学校还会把中国名诗、世界名诗纳入诵读与鉴赏体系,于是冰心的诗、徐志摩的诗、泰戈尔的诗、普希金的诗都会成为孩子们鉴赏的作品之一,甚至我们还会采用“以人论文”的方式对诗歌进行名家生平背景下的深度理解,并使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不仅达到学校倡导的“名家名篇立德立人”的育人目标,也促使学生在理解传承优秀文化的同时达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把语文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诗意在每一个经开一小孩子的心中流淌,并构筑起了一个个富有情趣与情怀的生命。经开一小也因丰富多彩的课程方式与育人方式,得到教育主管部门、教育同仁以及家长的高度赞誉。
  当然,当下的童诗教学中也还存在很多误区,如很多学校缺少对诗歌教学强大的育人功能的认识,从没想过要把诗歌教学纳入学校的管理;也有很多学校没有自己的校本课程建设意识,整个学校的教学建立在国家课程执行层面;也有一些学校认识到诗歌教学的意义,但常规教学效率低,根本没有时间指导学生进行童诗诵读与创作。当然,也有些学校虽然没有进行童诗课程体系建设,但部分有理想、有情怀,有自己独到教育方法的教师会自主进行班级诗歌教学体系建设,这样的老师也和童诗一起成为“儿童梦想”的建构者,引领孩子走向诗意与情怀。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作为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诗歌委员会基地校的我们,儿童文学阅读已成为常态,诗歌教学只是儿童文学教学的一个分支,尽管只是学校课程建设中的一个分支,但我们依然相信童诗是一束光,一束照亮孩子童年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