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菲
《传统节日》是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首以传统佳节及节日习俗为题材的民谣。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分别介绍了“春节”“元宵”“清明”等七大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及节日习俗,表达了对中华传统佳节的喜爱之情。全文共8句,每句结尾押“ao”韵,第一句和第八句首尾呼应,句式对称,读起来朗朗上口,是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佳作,也是激发学生阅读民谣,创编民谣的经典教材。
学生对春节、元宵节和中秋节这几个传统节日有所了解和体会,但对其他传统节日的名称、时间以及对应的习俗知之甚少,需要教师通过图文并茂的朗读形式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时间及习俗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节日,感受民谣的音韵之美,创编属于自己的民谣作品。
梳理教学过程,探究民谣学习路径
(一)聚焦节日,诗词诵读师: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生: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师:清明时节雨纷纷生:路上行人欲断魂师:明月几时有生:把酒问青天师:独在异乡为异客生:每逢佳节倍思亲启发学生思考在刚才的对诗中你发现了什么?(生发现背诵的古诗中都包含着传统节日。)
师导入:春节、清明节、中秋节从悠悠远古到现代,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独特的民风民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一首民间童谣《传统节日》,去感受灿烂的民族文化。
设计意图:通过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诗词诵读,联系了学生的旧知,给予学生积累展示的平台,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二)快乐识字,诗韵朗朗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圈画并听准读音;同桌合作,认读词语;学生齐读童谣(检查扫清字词障碍,学生能否读通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边读边批注,找出童谣一共描写了几个传统节日,这些节日分别有哪些习俗。
你最喜欢哪个节日,这个节日都干什么?谁来分享?(指名分享读、说节日干什么、尝试创编)
1.师:春节、元宵节都是热闹团圆的节日,带着与家人团聚的兴奋之情来读。你们家春节和元宵节还干什么?谁能用用童谣中的句式来说。生1:春节到,包饺子,全家团圆真幸福。生2:春节到,齐欢笑,大街小巷真热闹。生3:元宵节,买元宵。吃完元宵猜灯谜。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瞧,只要留心生活,一位小作家就诞生了。
2. 师:热闹高兴的春节和元宵节过后也会迎来一些庄严沉重的节日,谁找到了快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找到清明节并朗读。
师:是啊!清明节庄严肃穆,在这一天我们不仅缅怀自己的亲人,还缅怀英雄烈士们。
3.师:除了刚刚分享的四个传统节日,你还喜欢哪个节日呢?
生:我还喜欢中秋节,我来给大家读读这一节。
师:人们在月下享受团圆的喜悦,老师也提醒大家不要忘了中秋过后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在这一天小朋友们别忘了回家看望爷爷奶奶,为爷爷奶奶捶捶背,洗洗脚,表达我们的一份心意。
师生接读,带着对传统节日的理解感悟来读。(读出情感)
师:在我们接读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加红的字他们的韵母有什么特点?
生:他们的韵母都是ao。
师:这就叫做押韵。在《说文解字》中提到“韵,和也。”解释了押韵就是赋予民谣诗歌和谐、流畅、美妙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音韵之美。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的识字方法,帮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理解重点字词含义。引导学生通过有梯度的朗读,做到由读通顺到读出民谣的音韵之美,从读中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感悟民谣的音韵之美。
(三)从读到写,童谣创编
1.师:除传统节日外,现在我们还经常过一些现代节日,如你们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
生:儿童节师:祖国母亲的生日?生:国庆节师: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生:教师节
师:大家可以尝试给现代节日创编一首民谣,老师给你们想了题目就叫《节日》,用上今天民谣的句式、回忆现代节日时我们干什么,抓住动词,动笔在学习单上写一写吧,写好后先和你的同桌进行交流。
2.师:我们来找一组默契同桌进行分享诵读。
生1:国庆节,真热闹,天安门前国旗飘。
生2:过国庆,人欢笑,坦克大炮飞机到,展示国力真骄傲!
生3:教师节,做贺卡,老师收到笑哈哈。
生4:妇女节,献枝花,妈妈看了乐开花。
设计意图:从多方式朗读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创编现代节日民谣,突出民谣学习的特点,从读到写,从积累到输出,给学生展示交流的平台。
(四)聆听经典,情感升华
1.播放经典歌谣《八月十五月儿圆》,让学生感受有些节日被写成诗词,有些节日被写成民谣,还有些节日被写成经典歌谣。美来源于生活,灵感也来源于生活。
2.伴着经典的歌谣,结束课程。
师: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爱上民谣爱上中国的传统节日。
设计意图:从读到写,从写到达审美的高度,让学生感悟美和写作的灵感均来自于生活,从而明确民谣的写作特点,激发学生留心生活,发现生活之美。
点评
诗谣悠悠,传诵已久。作为一线教师,如何通过一首首优美绝妙的诗歌童谣,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乐学善思,产生想象力及创造力,培育美好的情感呢?我想,经开一小刘菲老师的课例《传统节日》,为我们提供了思考研究的范本。
刘菲老师在执教《传统节日》这首以中华佳节及节日习俗为题材的童谣时,先是从学生日常积累的传统诗词导入,然后通过快乐有趣的识字游戏解决生字的困扰,从而顺利进行多样的朗读,引领学生体会琅琅诗韵;接下来的板块,则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尝试创编;最后拓展《八月十五月儿圆》,展现出了传统节日从童谣到歌谣的不同美感,激发了学生读童谣、唱儿歌、喜文化、爱祖国的热情。
纵观整节课,清晰地展现了经开一小近年在教育教学中探索出的大板块教学模式,及低年级教学中最应当关注的乐学。同时,不但强化了语文教学从读到写的规律,既快乐读写,还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合作学习。无论是同桌讨论交流,还是四人创编分享,都给学生创设了交流与探究的平台,提升了思维品质,从关注知识到关注能力发展,从学科走向育人。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那样,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合作学习的方式,早已在经开一小落地生根。我们的老师,秉持着三分之一教学观,做到课课有合作,给学生话语权和思考的空间;我们的学生,合作讲古诗、演成语,合作编童诗、写剧本,这些,都促成了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与成长!
(点评教师:崔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