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童心写童年,童诗创作这样教

  张芳
  用兴趣启迪诗情
  都说“孩子天生就是诗人”。在童诗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叩响儿童诗意心扉的角色。唤醒学生的诗性,把他带进诗歌的丛林,让孩子喜欢童诗。
  “引经据典”扣心扉。充分利用学校图书漂流角和“为你诵读”软件,向孩子们推荐能引起他们共鸣的儿童诗歌。如谢尔·希尔福斯坦的《作业机》,任溶溶的《跳房子》,圣野的《想念一只在路上睡着的蚂蚁》等,这些充满童真童趣的诗歌,是孩子阅读后的会心一笑,是急着和同伴分享的美好。
  “循序渐进”生兴趣。为孩子们搭建了充满诗意的交流平台。先结合“教材”,以“单元主题”为原点进行诗歌阅读与创作。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和第七单元的主题与“大自然”有关,我引导孩子们读了林焕彰的《大自然的心声》,第五单元和“想象”有关,我们一起漫步在丁云的《住在一朵花里》。接着通过语文综合性活动,放手让孩子以小组为单位去整理创作诗集。即使受疫情影响,孩子们依然通过线上合作,读诗写诗,各小组创作了自己的第一本诗歌集。就这样,在大量诗歌阅读的基础上,孩子们爱上了童诗。
  “多管齐下”润心灵。借助学校的信息写话平台,让孩子展示自己创作的儿童诗。在节日时,以学校开展的主题活动为契机,启迪儿童的诗情。如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时,让孩子品读有关“爱和感恩”的诗歌,孩子在感动之际,体验书写了人性之美。要让孩子持续追逐童诗梦,还要继而加大火力,因此,在平时我会推荐孩子阅读儿童诗微信公众号中同龄孩子的优秀作品。这些润物无声的诗意滋润着儿童的心灵,让这颗火苗愈演愈烈。
  用想象描绘画意
  儿童烂漫的气质,新奇的语言,天马行空的想象,其实都是诗歌的样貌。
  活用经典。模仿佳作是创作的开始,孩子需要从优秀的童诗中不断习得,汲取写作知识,掌握童诗创作的形式、方法和视角,进而慢慢内化,在潜移默化中,说的话语、写的文字就有了“诗”的味道。
  善用情境。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外,我都积极在创设情境,寻找诗语,让孩子在思维游戏中插上想象的翅膀。课内立足文本,发散思维。学习《在天晴了的时候》时,想象晴天、雨天、雾天、雪天时会有哪些奇特的景象。课外,带领孩子们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学习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后,正值秋天,学校倡议孩子们观察校内外的小树林,观察路面和树叶的变化。于是有了《秋叶的心愿》《飘落的秋叶》《叶子姑娘》《和秋叶对话》等小诗。三巧用修辞。让孩子明白童诗中动植物的形象,就是一个个儿童的形象。教会孩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重新认识事物,让想象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在诗化的世界里一滴雨、一条小路、当春风经过草地、蝴蝶遇到花朵……生活中看似一切平凡的事物都可以变成一些细碎的美好。学生们思如泉涌,诗意的语言如四月的花儿,争相开放……
  用真情诠释童年
  童诗是润泽孩子们童年生活的最佳营养品。大自然里藏着诗,生活里长着诗,心坎里装着诗。热爱自然。大自然是博大的、是所有美好的不朽源泉。让孩子多与大自然拥抱,了解花草虫鱼之趣,感受日月星辰之美,用诗的眼睛,诗的心灵,诗的情态去抒写大自然馈赠的素材,成为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人。留心生活。童诗创作的源泉来源于生活。积极引导孩子学会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孩子的诗歌里,生活又有了另外一番模样:爸爸的肚子里有个火车站,妈妈的声音是闹钟……原来生活中的日常场景也可以变成一首首可爱的童诗。保持童心。童年的天性是诗,始终保持一颗童心,对于童诗创作尤为重要。在日常童诗教学过程中,我始终鼓励孩子们在多看多听多感受的基础上,勇敢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尊重他们独特的想法。同时,坚持“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心中想什么就写什么”,力求将一句句童稚的话语,一段段真挚的感情提炼成诗,真正唤起孩子内心最初的东西,让诗意永驻童心。
  一首首富有童真童趣的诗歌通过“陕西少儿诗歌”“诗花朵朵”等平台陆续发表,在全国第一届和第二届“长嘉”少儿诗歌大赛中,十余名孩子分获一二三等奖。在第五届陕西省少儿诗歌大赛中20多名孩子分获“一二三等奖”奖项。班里40名孩子的诗歌收录在中国文化出版社的《2021童诗日历》一书中,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心底流淌的诗歌,将会为他们的童年留下最美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