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感受音乐魅力 激活学习兴趣
  王娜
  音乐课陶情冶性,教学中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引导学生“动”起来、参与游戏“玩”起来、二度创作“舞”起来,是感受音乐魅力、激活音乐学习兴趣,提升音乐教学效果的关键。
   一、引导学生随乐而动,感受节奏和旋律
  节奏和旋律是音乐形象塑造的两种重要手段。利用孩子们表现欲强、活泼好动的特点,让学生边听音乐边做动作感受节奏,体验和理解音乐节拍的强弱规律,是我常用的教学方法,很受孩子们欢迎。在聆听《红旗颂(片段)》时,同学们随着音乐声不自觉地或拍手,或走步,他们感受到了音乐的节拍特点。当有同学模仿小士兵雄赳赳、气昂昂地踏步走路,我投以赞许的目光和欣喜的微笑时,接下来学生的表现更让我眼前一亮。他们一会儿昂首挺胸,踏着音乐迈着步伐,还不停地变换着手势,敬礼、握枪、吹号、打鼓,把可爱的小士兵表现得趣味十足。不用教师启发,兴奋的学生就感受到了音乐的情绪、享受了音乐的乐趣。
   二、引导学生创设音乐游戏,加深对音乐的感受
  游戏是孩子表现生活,学习生活的重要方式。音乐教学中,我通过创设音乐游戏,提高学生音乐感受力,加深对音乐的感悟。
  1.先游戏,再音乐。在聆听欣赏《赛马》一课时,我引导学生通过身体各种感官的活动,运用节奏、速度、力度的变化来体现马儿疾驰在草原的情形,如跑远时的渐慢,跑近时的渐快,为学习新知识作了很好的铺垫,有效促进了孩子对整首乐曲的感悟与理解。
  2.边音乐,边游戏。在学唱《小夜曲》时,我让学生做一做模仿小星星的游戏,学生自由发挥,有托着下颌想心事思考的小星星,有张嘴大笑乐呵呵的小星星……这种闻乐起舞的游戏方式,将游戏和音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学生的感悟深刻了,同时促进了创造的产生。
  3.先音乐,再游戏。在教授《梦幻曲》时,我让孩子们插上思维的翅膀聆听后去想象。有的认为是笨重的大象、有的认为是顽皮的狗熊,有的认为是懒洋洋的肥猪及慢吞吞的乌龟……他们的想象是正确的,因为这些动物都是笨重而缓慢的。按照自己的想象,孩子们在音乐伴奏下互相游戏、编创动作,表现各自想象的动物如何在一起玩,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明显。
   三、引导学生创作歌舞,提高音乐素养
  学生表演歌曲实际上是二度创作过程,我注重引导学生把对音乐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创造性地再现出来。主要有三种方式:
  1.让学生演唱歌曲。在学唱歌曲《愉快的梦》时,我首先问学生:“你们做梦时是怎样的?梦中恬静悠闲的意境该怎么唱?在演唱时的声音应该如何?”通过启发,学生意识到歌曲深沉而带有神秘的意境应该轻声唱。我又问:“可不可以有点变化呢?为什么?”这时,有同学想到歌曲结尾处好像听到孩子们看到幻境中的神奇景象时发出惊喜的呼喊时,可以唱得响一点。这一过程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让学生演奏乐器。在学习《唢呐配喇叭》时,我请学生自己选择乐器并设计节奏型。有学生选择了小锣、小鼓,意为敲锣打鼓欢天喜地,并且用了歌曲中的节奏型作为串铃的节奏,更为可贵的是,学生在欣赏了歌曲录音后,为歌曲的前奏也配上了伴奏,使人一下子就感受到热烈喜庆的气氛。学生通过感悟,自己选择乐器,探索出了多样化的创作表现。
  3.让学生创编舞蹈。在《两只小象》的舞蹈创编中,学生的舞蹈严格讲也许算不上舞蹈,甚至有点像体操。但学生感受到了小象可爱的形象,创作的“作品”直观形象地表现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他们的创造力是非凡的。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敢于表现,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身心得到了极大的解放,表现欲望及创造能力大大加强了,丰富的音乐学习带给他们了启发和乐趣。
   (作者单位:陕西省铜川市青年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