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云娥
计算教学作为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决定着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而数学符号既包含了符号的形式,又包含了符号的意义,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工具。因此,通过培养小学生的符号意识,就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学习内容,有助于创设相关教学情境,能更好地达到高效教学的效果。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多数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还只注重计算方式和计算结果,忽视了整个计算过程,导致学生在计算时常常出现弄错符号的情况,不利于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因此,老师在开展相应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活动时,就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符号意识,确保不断地培养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针对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策略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讨论。
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符号的重要性
小学生在解答数学题时,习惯性地采用读完题即可解答的方式,并且还会在解题过程中融入更多的生活经验,容易形成惯性思维,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小学生的解题质量。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帮助学生建立符号意识,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来有效丰富课堂内容,确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意识到符号意识培养的重要性,老师还可在课堂上采用图片、实物等素材来让学生直观了解和观察,确保对数学符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此外,老师还可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小组间对数学符号的认知进行讨论,确保在讨论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符号意识,以此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如在进行加法教学时,老师就可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气球图,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图片进行观察和阅读。当学生观察完毕之后,接着老师再拿出“+”的图片,并结合学生所具备的基础计算能力,让学生意识到“+”就是将两个数合为一个数的意思,这样学生也就能明白加法的含义。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学会对数学符号的合理运用
小学生已经可以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可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数学内容,逐步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数学学科是一门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学科,老师在开展计算教学活动时,可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来有效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确保能反映出数学想象的理性思维。此外,数学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将知识合理运用到生活中。因此,在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时,就可引导学生将以往的知识和学习经验进行整合,确保抽象为知识模块和数学模型,有助于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习“解方程组”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可结合教材中所给出的天平图,引导学生计算相应的方程式,让学生明确最后结果得出的含义,这样通过物形结合的方式,可帮助学生直观实现对有关问题的理解和解决。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对于有效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提升数学计算能力以及培养数学逻辑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就可从以上两个方面来有效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确保提升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陕西省神木市第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