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鹏举 宋乃庆 常金栋 罗 琳
学前儿童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关乎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中提出“锻炼幼儿健康的体魄……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动商”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长期被人们所忽视,学界对动商内涵的认识也不一致,使得学前儿童动商的开发研究进程缓慢。为进一步提高保育和教育质量,真正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和谐发展,“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这需要加快和推进学前儿童动商研究。本研究根据《大数据时代的教育测评模型及其范式构建》《基于实证的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研究:内涵、价值及表现形式》《小学低段数学符号意识的含义及其表现形式》等的研究范式,先对学前儿童动商的内涵、价值和表现形式进行研究,然后再进行学前儿童动商测评模型构建,旨在促进学前儿童动商研究发展,也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智慧。
学前儿童动商的内涵及表现形式
学前儿童动商的内涵。国外动商研究侧重于医学、心理学和儿科学等领域。1948年,特蕾莎·安德森在体育教学中使用“运动商数”对学生体育学习成绩进行评定。凯普特、瓦赫特尔等人把“运动商数”作为测评早期运动滞后的一种方法。科尔和哈里斯研究了“智商”和“运动商数”之间的不稳定性。而国内动商研究起步较晚,2012年,世界青奥会召开之际,南京理工大学王宗平教授在国内首次提出发展动商,引起媒体和社会的极大关注。随后,王宗平教授负责组建了国内第一个动商研究中心,成为国内动商研究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引领者,他认为国外的运动商数不同于他提出的动商,并提出动商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动商是指“一切通过人的身体或身体某一部分活动所表现出来的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包括生命活动、生产劳动、身体运动的特质和能力”。狭义的动商是指“个体的运动商数,是个体克服自身和客观事物进行运动的能力,是人挖掘、发挥运动天赋和潜能的能力,主要包括运动素质、运动心理、身体机能等”。随着动商研究的推进,对“动商”概念的理解,国内其他学者也分别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常金栋将动商的核心概念界定为“个体综合运动指数”。李化侠等认为“动商是人类运动能力、运动情感态度、运动行为习惯的测评结果,它可以表示出个体运动能力的高低、运动情感态度的正负以及运动行为习惯的优劣”。
学前儿童动商的表现形式。关于动商的表现形式,有学者认为动商表现为运动素质、运动心理、身体机能,也有学者认为动商表现为运动素质、运动意识、运动意志和运动机能,还有学者指出动商表现在个体运动能力、运动体验、运动意愿三个方面。纵观已有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有关动商表现形式的研究主要囿于体育运动这一领域,以至于忽视了动商在体育运动以外其他领域里面的表现。当今,在对儿童全面和谐发展及发展核心素养的诉求之下,本研究跳出“体育运动”这一范畴,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适应行为为理论依据,从生活活动、学习活动、与人交往活动及体能活动这四个维度出发,对学前儿童动商的表现形式展开研究。
学前儿童动商开发的价值意蕴
价值问题是学前儿童动商研究绕不开的基本问题。任何主题的研究都要以价值作支撑,没有价值的研究,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任何意义。学前教育的目的是保证儿童健康发展,即健康发展是价值本位。学前教育阶段任何主题的研究都要围绕这一价值本位来开展,把它作为研究的起点和归宿。学前儿童动商研究则契合了这一核心诉求,顺应了这一价值导向。学前儿童动商开发的价值聚焦于身心健康、能力培养和公民素养这三个方面。
学前儿童动商开发的实践路径
学前儿童动商研究既需要凝聚知识底蕴,深刻把握其科学内涵、传播其价值,又需要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实践中落地生根、开发培养。学前儿童动商的开发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能一蹴而就,因为这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研究者要摆脱急功近利、立竿见影的心态,注重社会、幼儿园和家庭的协作。
提高认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儿童要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动商是基础,而且要从小抓起。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需要肥沃的土壤,即良好的社会氛围,动商也不例外。提高认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是儿童动商开发顺利实施的基础。当前社会对动商的认识不高成为儿童动商开发的羁绊。所以,要将提高认识贯穿于动商开发的全过程。幼儿园是学前儿童动商开发的核心阵地,要向社会广泛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动商,提高大家对动商的认识,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动商的宣传可以依据国家颁发的相关文件,做到有理有据。
强化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提升幼儿教师实践性素养。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是促进儿童动商开发的有效措施。职前培养是教师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将动商纳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会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儿童动商的理论研究和准幼儿教师动商方面的理论知识,也会为幼儿教师进行动商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儿童动商的开发不仅要靠职前培养,还需要职后培训。具体操作中,可通过定期举办以动商为主题的培训会,将动商理念根植于教师内心深处,孕育践行动商开发的文化情怀,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加大科学研究,引领动商开发。科学研究关系着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儿童动商的开发,要靠科学研究的引领。动商研究,需要多个学科的参与。动商研究,既要有理论研究,又要有实证研究;既需要定性研究,又需要定量研究。动商开发涉及多个领域,不能单纯用一种方法来进行研究,要采用跨学科研究方法来拓宽动商研究的路径。动商研究要立足于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实践,通过理论研究来解决动商开发过程中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要借鉴国外动商研究的成果和经验,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变换研究范式,形成更多的理论研究成果,服务于儿童动商开发和儿童的健康发展,使儿童动商开发成为学前教育理论建构中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国内动商研究,尤其是学前儿童动商研究刚刚起步,在理论上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在实践中还要进一步完善,故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作为身体评价的新视角,目前,我国对学前儿童动商的研究还甚少,期待着多个学科领域的专家和学者都能积极参与到学前儿童动商研究中,为办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作出积极的贡献。本文对学前儿童动商的内涵、价值与开发路径进行了大胆尝试探索,是前期基础性的研究,仅是一孔之见,希望引起社会和学术界的关注,并期盼展开学术争鸣。
(据《中国教育学刊》,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