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欢宇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遍实施,教学方式也日渐多元化,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教育模式上,教师要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把课堂的主体地位交给学生,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
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我引入了课堂问题式的教学方法。所谓“问题式教学方法”就是以问题作为载体,贯穿于整个课堂当中,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求知欲,同时更有力地让学生集中精神,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这种教育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本文将从语文教学中开展课堂问题式教学法的意义和开展小学语文问题式教学法的具体策略进行一些讨论。
开展课堂问题式教学法的意义
问题式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然后激发学生去发现和探索,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受教育群体,学生认知能力较低,正处于学习习惯养成的初级阶段。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正如上文所讲,问题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能力,促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对教师来讲,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转变,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老师要想熟练运用这种教学方法,重点在于对课堂问题进行合理的安排,在安排的过程中要讲究合理性、逻辑性。这就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所以教育的重心发生改变,就要丰富自己的教育方法,这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是一个很大的提高。
开展小学语文问题式教学法的具体策略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本着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原则。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前置自己的教学内容,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预习。通过这样的方式,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预习成果,这就要给学生充足的预习时间,不能象征性地留几分钟的时间,这样是得不偿失的。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当然要对学生的预习成果进行适当的评价,这就要用到我们的问题式教育方法,所以教师在构建自己的教学问题时,一定要将预习得到的问题合理安排进去,让学生在自己的意识里,真正认识到自主学习与预习的重要性。
其次,课堂重点释疑。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虽然是重要的,但是语文中会有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学生很难通过预习自己解决,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中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比如小学诗词学习中,“千里共婵娟”这句话中对月亮的描写,学生很难将月亮与故乡联系起来,因为他们并没有丰富的社会阅历,老师就要对此解释:古代的通信技术不发达,远处的人相互思念的时候,都会看向明月,就好像思念的人就在眼前一样。这样的一番解释后,学生们就会豁然开朗。
再次,巩固知识,补充问题。小学生是一个大群体,每个人的学习情况是不一样的,有掌握好的,有掌握差的。老师要因材施教,发现每个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因为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不断进步。对于学习好的同学,要对其所学内容进行合理拓展,做到学无止境,对于掌握不好的同学,要对其基础内容进行强化训练,保证每个学生都不掉队,共同进步。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总结,让自己的教学方式多元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拓展思维。教师要利用好课前、课中和课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保证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作者单位:陕西省神木市第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