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高中戏剧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践行
  李建朋
  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是立德树人,首先要求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我素养,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其次要求改革课程,加强语文课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延伸课内的知识与技能,延续课内所培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诸多的语文课外活动中,高中戏剧教学的综合实践活动最受学生们的欢迎。通过参加不同形式的戏剧综合实践活动,一是加强了语文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二是深化了语文的人文性,三是有效推进了课程改革,从而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以提升。
  一、语文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一般认为,语文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与形成,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有紧密的联系。但除了教师课堂上的指导与训练,更需要学生在生活中不断领悟与发掘,其间关涉的非智力品质的培养更是长期的过程。戏剧教学的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戏剧的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充分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戏剧知识,直接进行实践,形成相应的体验、感悟和能力。具体来说,这一综合实践活动对语文知识与技能培养的帮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方面,进一步梳理戏剧相关知识,通过实践理解和深化戏剧相关知识,形成基本的戏剧表演技能。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戏剧教学的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戏剧社团等活动,进一步厘清戏剧的相关知识并将其运用于实践中,让学生更好地领略戏剧文化。另一方面,对某一戏剧类型进行研究,以拓展创新思维,培养探究能力,尤其是通过研究性学习开阔视野,丰富人生阅历。学生探访戏剧的同时,通过阅读剧本、欣赏戏剧,阅读、写作、口语能力在内的语文综合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二、语文人文性的深化
  校园人文建设一直是学校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它承载着丰富学校内涵、体现学校形象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校园人文建设中最重要的就是营造学校的文艺氛围,打造充满艺术之美的育人环境。而校园戏剧对校园人文阵地的占领恰恰也体现了语文教育的人文属性,无论是校园人文建设还是语文教学的人文性,都强调要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实现生命的自我成长,激发出学生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结合趣味性和知识性,实现学生个人语言生命的新跨越。
  因此,戏剧教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够重新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扭转语文的工具性、实用主义的过度倾向。通过戏剧教学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得以修正语文应试教育,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文化功能,抵御低俗校园文化的发展,占领校园文化的主阵地。
  三、课程改革的有效推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扭转学生对语文学科偏见的措施不断涌现,比如加强语文学习的书本内外、课堂内外和学校内外的结合,加大语文学科与其他课程的沟通,加强课外语文实践活动。其中,提倡校本选修课与研究性学习两个课程类型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亮点。
  事实上,在戏剧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校园戏剧社团和校园心理剧活动都早于校本选修课与研究性学习。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往往会遇见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源于对戏剧理论知识的掌握不足,从而导致校园戏剧形式主义严重、生活内涵不足、迎合观众的艺术缺失。校本选修课程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出现弥补了这些不足,通过理论课程与理论探究的学习补充,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戏剧理论素养,结合具体的戏剧实践,引导学生正视校园戏剧实践的不足,形成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育活动模式。
  总之,校园戏剧的具体实践离不开戏剧理论的指导与修正,戏剧理论亦要通过实践来取得实际的指导地位。戏剧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使这两方面达到统一,从而落实了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实践了语文立德树人的核心素养,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助推剂。
  (作者单位:陕西省永寿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