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初探
  崔世海
  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以使小学生终身受益,促进小学生热爱阅读,亲身体验,学会生活,遵守规则。提高小学生习惯养成的有效性,推动小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小学阶段是学生习惯养成最重要的阶段,如果在小学阶段不能够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那么当小学生逐渐养成了错误的习惯之后再去纠正,难度就非常大。因此,学校教师和家长都要重视小学生的习惯养成。
   一、教学生养成规则意识
  首先,在小学生的日常教育当中,要提高课堂的质量,使其走向学习自律,不断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标准。例如,学校可以通过物品整理课程,教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通过文明就餐,让学生珍惜粮食;通过午间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多样化的培养方式可以树立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做完具体活动学校要将每项内容细化到具体规则上。比如要求学生保持整齐和文明,让学生主动上交作业,每周清空一次书包,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行为习惯的感知意识。其次,在行为管理上要督促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合作发展,培养有自立管理能力的少先队组织,以此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此外,还可以发挥少先队员对其他同学的监督和管理作用,通过记录、评级等方式,总结学生不同的行为表现。
   二、引领学生热爱生活
  第一,要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多种运动形式增强小学生体魄,提高他们对运动的热爱。学校可以组织跳绳、踢毽子、打乒乓球、打羽毛球等体育活动,按照年级、年龄和爱好开展对应的活动。某小学在春秋季学期开办篮球比赛,利用大课间评选出五个定点投篮活动,让学生通过相互比赛提高运动耐力。多样化的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运动的喜爱。第二,开展丰富的社团,挖掘培养学生的兴趣,组织学生发展艺术兴趣,如音乐、舞蹈表演、歌唱朗诵等。某学校在“六一”期间开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每个班级推出唱歌、舞蹈、乐器、时装表演活动,向表现优秀的小朋友颁发一些评比表彰证书,这样的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潜能,挖掘学生的艺术特长。第三,引领学生热爱生活,还要彰显一些校园达人的风采,可以组织一些诗词背诵、格言默写活动,折纸、剪纸、唱歌、呼啦圈、算数等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追求卓越,不断探索生活的奥妙。
   三、培养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孩子一生最宝贵的财富。学校要创设良好的阅读场所,布置阅读小书吧、读书角等。某学校就在每个班级内通过几张小椅子、几个彩色方块的搭建,为学生设置了一个简易的阅读角,学生们经常在这里度过一个安静下午。阅读习惯的养成要树立一个固定的时间节点,每天午饭后三十分钟可以是自由阅读时间,教师要引领学生完成一些固定的阅读任务,之后才可自我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逻辑习惯进行自我拓展,让每个孩子都可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学校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每月读书活动,表演剧本,与名作家面对面,学生开办写作培训班等,可进一步吸引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教育家长在小学生习惯养成上要通力合作,共同找寻适合学生个体的方法,尊重学生差异,不断探索总结学生习惯养成的规律,与学生开展有效的互动,引导学生自觉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主动思考,提升自我约束能力。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远设计,形成长效机制,每个学校都要围绕不同的活动主题,开发针对性的活动,依托本校区资源,形成特色课程,将会带给学生一生受用的东西,引导他们正视自己的学习习惯,提高对自己的约束水平,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作者单位:陕西省神木市第十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