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聚焦核心素养 落实数学概念教学

  刘 丽
  数学概念是数学教学的基础,是数学知识的细胞,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概念性知识包含很多内容,如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方程的概念等。在众多的概念中,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和策略,才能得心应手地进行教学呢?
  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感知数学概念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要引导孩子们经常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物,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如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通过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洗衣机、冰箱、柜子,玩具球类、魔方、教室里的讲台、桌椅、远处的高山等,建立印象,通过触摸感知抽象成便于研究的图形就是我们所说的立体图形,明确了立体图形的概念。一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认识,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平面图形可以在立体图形中找到,不同的立体图形上面能找出不同的平面图形。
  再如体积和容积概念的教学,通过让学生操作发现物体占了一定的三维空间,这个空间的大小便是该物体的体积。油桶、箱子、仓库等容器所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就是它们的容积,发现体积与容积含义截然不同。类似这样的概念很多,它们都与生活紧密相连,是我们可以感知触摸到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特征,从而掌握数学概念。
  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探索数学概念
  有些数学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比如,在教学比和比例概念时,比和比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在学生的脑海中没有具体的模型,到底什么是比,比有几层含义,它的现实意义是什么,什么是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关系……众多的问题带来无尽的思考。比表示两个数的相除关系,也可以表示一个结果,如路程与时间的比既可以表示它们的关系,又可以表示“速度”这个结果。比例则是由比值相等的两个或多个比组成的。我们可以根据比例关系,进行绘制图形、丈量统计等活动,所以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接受直观印象,不容易接受抽象概念,教学中我们可以使用形象教学法,努力调动学生去思考、探索数学概念的本质。
  再如质数与奇数、合数与偶数的概念非常容易混淆,质数、合数与它们各自的约数有关,而奇数、偶数与能否被2整除有关,学生通过反复对比思考便明确了,这些数学概念的定义方式不一样,需要学生深思熟虑,所以数学概念需要思考,需要研究,需要界定。
  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创造数学概念
  在小学数学量与计量概念教学中,克、千克、吨是对重量(质量)的一种度量;人民币单位元、角、分是对货币的一种度量;现实生活数的概念整数、小数、分数是对量的多少的计量,为了计量大数,教学中规定了个级、万级、亿级,之后还规定了其他的计数单位如兆、京、垓、秭等。不论是质量单位、人民币单位,还是数字、计数单位等都是生活需要创造出来的,就像创造文字一样。类似这样的数学知识还有很多,我们应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历史研究法,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数学发展史,研究数学历史发展特点,尝试创新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纷繁复杂,数学概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但它不仅受到学生自身能力的限制,还受到学段的限制,所以我们要充分了解学情、研究教材、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聚焦核心素养,落实好数学概念教学,为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延安慧泽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