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美食茭白
茭白,是一种被外国人视为“中国特产”的水生蔬菜,盛产于江南各地。每年六至十月上市。因其白如玉、嫩似笋、形如瓜,故有茭白、茭笋、茭瓜、菰蒲等美名。老百姓通常都称“茭瓜”,是国人的一道家常美食。
说来有趣,茭白进入菜谱,其间还经历过一个漫长的由谷物到蔬菜的变化过程。在秦汉以前,茭白的样子像一种茭草,每年初夏开始,便抽穗开花,其花似芦苇,从仲夏开到晚秋,花落结籽,不长茭白,人们称它为菰,菰结的籽叫菰米,又叫雕胡,煮出来的饭香脆爽口,为人喜食,是一种很重要的粮食,后来人们把它作为谷物来栽培,古时它被列为“六谷”(麦、黍、稷、粱、菰、稌)之一。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雕胡米在“霜后采之,大如茅针,皮黑褐色,其米洁白而滑腻,做饭香脆”。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诗中有“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之句,杜甫在《江阁卧病走笔寄呈崔卢两侍御》里也写下“滑忆雕胡饭,香闻锦带羹”句子,足见其对雕胡的珍爱。
到汉代末期,茭草经过历代培植,开始长出肥大充实的肉质茎——茭白,至唐代后期,茭草便不结籽了。从此,菰米这种谷物消失,而被茭白取代了,正式进入蔬菜行列。
相传,在晋代,茭白和莼菜、鲈鱼被誉为江南三大名菜。许多骚人墨客还纷纷以诗文为它传名。沈约在《行园》诗中赞之“寒瓜方卧垄,秋菰亦满陂”。陆游在《园蔬荐村酒戏作》也云:“身入今年老,囊从早岁空。元无击鲜事,常作啜醨翁。菹有秋菰白,羹惟野苋红。何人万钱筋,一笑对西风。”借茭白抒发其旷达怡然的胸襟,令人内心一片波光旖旎。诗中“菰白”即指茭白。明人许景迁也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咏茭》诗:“翠叶森森剑有棱,柔条松甚比轻冰。江湖若假秋风便,好与鲈莼伴季鹰。”
江苏的茭白一直闻名于世。《晋书·文苑传》上记载这样一个故事:苏州名士张翰在洛阳做官,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常使他动怀,后来,张翰为此辞官南归故里。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话中承载着最柔软的乡愁。当然,张翰弃官南归主要是为了逃避当时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但也反映了公元三世纪时,苏州地区的茭白已经很有名气,能同莼羹、鲈脍并驾齐驱,成为一大名菜了。
早先茭白中有一种灰茭,这在唐代药物学家陈藏器的《本草拾遗》中有记载:“菰首小者擘之,内有黑灰如墨者,名乌郁,人亦食之。”宋代诗人刘子翚在《茭笋》诗中云:“秋风吹坼碧,削玉茹芳根,应傍鹅池发,中怀洒墨痕。”诗中所说的“墨痕”,也就是“乌郁”。这是我国有关灰茭的最早记载。明以后经科学家多年研究,灰茭经逐年移种,分根繁殖,已渐渐促使茭白长得肥大而白嫩。
茭白一生与水为伴,质本洁来还洁去,由于来自水中无杂染,清鲜,洁白甘甜,鲜嫩芬芬,很适合炒食,将其细切作丝,或是薄片,炒前用热油过一遍,过油之后的茭白外皮微焦而里嫩,口感柔软,可与肉丝、鱼片、河虾等烹炒入肴,味美可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云:“茭白炒肉、炒鸡具可。切整段,酱、醋炙之,尤佳。”鲁迅思念菰蒲,写有“烟水寻常事,荒村一钓徒。深宵沉醉起,无处觅菰蒲”。汪曾祺怀想故园高邮,动情地说:“‘昂嗤’和茭白同烧,味道绝美。”“昂嗤”指昂嗤鱼。读之不免齿颊生津,更欲一品为快。
说来有趣,茭白进入菜谱,其间还经历过一个漫长的由谷物到蔬菜的变化过程。在秦汉以前,茭白的样子像一种茭草,每年初夏开始,便抽穗开花,其花似芦苇,从仲夏开到晚秋,花落结籽,不长茭白,人们称它为菰,菰结的籽叫菰米,又叫雕胡,煮出来的饭香脆爽口,为人喜食,是一种很重要的粮食,后来人们把它作为谷物来栽培,古时它被列为“六谷”(麦、黍、稷、粱、菰、稌)之一。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雕胡米在“霜后采之,大如茅针,皮黑褐色,其米洁白而滑腻,做饭香脆”。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诗中有“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之句,杜甫在《江阁卧病走笔寄呈崔卢两侍御》里也写下“滑忆雕胡饭,香闻锦带羹”句子,足见其对雕胡的珍爱。
到汉代末期,茭草经过历代培植,开始长出肥大充实的肉质茎——茭白,至唐代后期,茭草便不结籽了。从此,菰米这种谷物消失,而被茭白取代了,正式进入蔬菜行列。
相传,在晋代,茭白和莼菜、鲈鱼被誉为江南三大名菜。许多骚人墨客还纷纷以诗文为它传名。沈约在《行园》诗中赞之“寒瓜方卧垄,秋菰亦满陂”。陆游在《园蔬荐村酒戏作》也云:“身入今年老,囊从早岁空。元无击鲜事,常作啜醨翁。菹有秋菰白,羹惟野苋红。何人万钱筋,一笑对西风。”借茭白抒发其旷达怡然的胸襟,令人内心一片波光旖旎。诗中“菰白”即指茭白。明人许景迁也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咏茭》诗:“翠叶森森剑有棱,柔条松甚比轻冰。江湖若假秋风便,好与鲈莼伴季鹰。”
江苏的茭白一直闻名于世。《晋书·文苑传》上记载这样一个故事:苏州名士张翰在洛阳做官,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常使他动怀,后来,张翰为此辞官南归故里。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话中承载着最柔软的乡愁。当然,张翰弃官南归主要是为了逃避当时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但也反映了公元三世纪时,苏州地区的茭白已经很有名气,能同莼羹、鲈脍并驾齐驱,成为一大名菜了。
早先茭白中有一种灰茭,这在唐代药物学家陈藏器的《本草拾遗》中有记载:“菰首小者擘之,内有黑灰如墨者,名乌郁,人亦食之。”宋代诗人刘子翚在《茭笋》诗中云:“秋风吹坼碧,削玉茹芳根,应傍鹅池发,中怀洒墨痕。”诗中所说的“墨痕”,也就是“乌郁”。这是我国有关灰茭的最早记载。明以后经科学家多年研究,灰茭经逐年移种,分根繁殖,已渐渐促使茭白长得肥大而白嫩。
茭白一生与水为伴,质本洁来还洁去,由于来自水中无杂染,清鲜,洁白甘甜,鲜嫩芬芬,很适合炒食,将其细切作丝,或是薄片,炒前用热油过一遍,过油之后的茭白外皮微焦而里嫩,口感柔软,可与肉丝、鱼片、河虾等烹炒入肴,味美可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云:“茭白炒肉、炒鸡具可。切整段,酱、醋炙之,尤佳。”鲁迅思念菰蒲,写有“烟水寻常事,荒村一钓徒。深宵沉醉起,无处觅菰蒲”。汪曾祺怀想故园高邮,动情地说:“‘昂嗤’和茭白同烧,味道绝美。”“昂嗤”指昂嗤鱼。读之不免齿颊生津,更欲一品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