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古代诗文中的天然气
□刘永加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气的国家,据史料记载,要比西方早了1600多年。
  古时天然气从井口冒出并燃烧,人们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就称之为“火井”。晋左思《蜀都赋》写道:“火井沉荧于幽泉,高焰飞煽于天垂。”这里写冒出的天然气烈焰高高燃烧在天际,可见其压力之大;同时代的郭璞也写过“饴戎见轸于西邻,火井擅奇乎巴濮”的诗句。唐朝诗人杜甫写有“烟尘侵火井,雨雪闭松州”;唐朝诗人李贺也有“火井温泉在何处”的诗句。
  早在战国时期,著名水利专家李冰在四川兴建都江堰工程中发现了盐卤,随即“穿广都盐井”,人们就开始凿井汲卤,获取井盐。同时,李冰在凿井时发现了天然气——“火井”。
  我国最早开发利用天然气的自然是在四川,东汉末年,人们就在临邛开凿了第一口天然气井,聪明的人们竟把它用到煮盐上来。
  据蜀汉《蜀王本纪》载:“临邛有火井,深六十余丈。”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又载:“临邛县……有火井。顷许,如雷声,火焰出,通耀数十里。井有二,一燥一水。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家火煮之,得无几也。”
  清傅燮 有一首《火井县》诗,记述了当时三国蜀丞相诸葛亮在四川时,开发利用天然气之事,诗是这样写的:“丞相征蛮路,天罡遗爱祠。竹低人面拂,石滑马行迟。勋业空青史,仁声尚口碑。荒凉火井县,吊古一兴思。”
  这件事记载在晋张华《博物志》卷九中:“临邛火井一所,纵广五尺,深二三丈。井在县南百里。昔时人以竹木投以取火,诸葛丞相往视之,后火转盛。执盆盖井上,煮盐,得盐。”
  根据此记载,当诸葛亮听说临邛地区发现“火井”的消息后,就亲自前往察看,并指导人们做了进一步的开凿和深探,这样“火井”才旺盛起来,并利用“火井”煮盐。因为,与此同时还开发出盐水井,这种井出的卤水,煮沸后,可以得盐,此前他们都是用柴火烧水加热煮盐的。
  临邛的天然气被开发利用煮盐后,人们发现用天然气煮盐的效果,要比家里柴火煮效果好,产盐率大大提高,甚至一斛水可以得五斗盐,这是当时人们开发利用天然气的可喜成果,这其中也有诸葛亮的贡献。
  由于秦汉以来,四川临邛一带的天然气可以有照明和煮盐的奇特效能,以及其燃烧时的壮丽景象,因而闻名远近,驰名于世。以至于引得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曾给千里之外在四川的朋友写信,讯问临邛“火井”的情况:“彼盐井、火井接有否?足下目见不?为欲广异闻。”
  这个地方,在北周时设立火井镇;隋大业十二年(616年),由火井镇改为火井县,属临邛郡;唐属邛州,宋太祖开宝三年(970年),移治平乐镇,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复治火井镇;元废火井县为镇;明代邛州南还设立过火井巡检司。
  所以,临邛的“火井”十分出名,不仅成为诗人们记叙和吟咏的对象,也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景点。
  南宋诗人陆游曾有《跋火井碑》写道:“予昔在征西幕府,尝得校言,火山军地枯燥,不可耕,锄犁入地不及尺,烈火随出。今江吴间穿地尺余则见水,北人闻之亦未必信也。夜读蜀彭君火井碑,乃知天地间何所不有,亦喜彭君之善记事也。”陆游的记载更为细致,可见临邛的天然气资源多么丰富,农民耕田都能使天然气涌出而燃烧,是不是相当于天然煤矿!
  古时,天然气——“火井”不仅分布在四川,全国其他地方也有。宋吴沆有诗:“万井火熬波裹雪,十州雷送雨前春。”十州指黄河以南的地方;清吴文溥诗《西汉定陶共王陵鼎歌》:“长陵草没井火熄,旧物沦落无何乡。”是说山东定陶县西汉时也有“火井”,遗憾的是后来已经熄灭。
  在古代名人的诗歌中,对于天然气的其他应用也多有探讨,向来被称为皇帝诗人的乾隆,曾有一首《咏火井》诗:“凿井如置产,但引供烹饲。亦可用煮盐,盐井则别异。”乾隆这首诗的意思是,开采天然气井如同购置产业,引输到家里可以做饭煮菜,也可以熬盐。这表明,在清代天然气已经被用到了煮饭上了。
  除了煮饭,在古代天然气还被用作制茶。清代吴秋农《茶二首》,其一写道:“火井漕边万树丛,马驮车载千城空。性醇味厚解毒疠,此茶一出凡品空。”这首诗说明,天然气烘焙的茶叶,醇厚解毒,人们“马驮车载”踊跃购买,而那些不是用天然气烘焙的普通茶叶在市面上消失了。
  吴秋农在这首题诗前面有个题记,对此作出了解释:“锅焙茶叶于邛州火井漕,篛裹囊封,远致西藏,味最浓烈,能荡涤腥膻厚味,喇嘛珍为上品。”是说用天然气烘焙茶叶,再用大的竹叶包裹布袋密封,远送到西藏后,香气浓烈、除腥去膻,被喇嘛奉为“上品”而倍加珍爱。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