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叶笃正:笃学求是的气象学泰斗
□骆昌芹

  叶笃正

  2005年,叶笃正(前排左一)在与同事们研讨学术问题
  他在国际大气科学领域是屈指可数的巨匠,曾获得2005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在近60年的工作生涯中,对大气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被公认为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全球变化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叶笃正。
  学业有成,立志报国
  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刚刚考入清华大学的叶笃正参加了这场运动。两年后,他回到学校,在乒乓球台边结识了学长钱三强。在钱三强的劝说下,叶笃正放弃了自己喜爱的物理学专业,选择了对国家更为实用的气象学专业。
  1945年,叶笃正远赴美国留学,师从世界著名气象和海洋学家罗斯贝。他刻苦学习,深得老师青睐,1948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留美期间发表了多篇气象学方面的学术论文,特别是一篇《长波能量频散理论》的文章,在美引起轰动。
  1949年,远在美国的叶笃正结束了学业,他的博士毕业论文《大气中的能量频散》引起了美国气象界的关注,这篇对现在的天气预报仍然影响深远的论文,给当时的叶笃正带来了一份年薪4300美元的工作,而当时一个普通大学教授的年薪也不过5000多美元。
  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叶笃正兴奋得几夜睡不着觉,他想早年留学美国,学成后最担心的就是报国无门,如今新中国成立,他要回到祖国。在“祖国需要我”的信念支持下,年轻有为的叶笃正拒绝了美国气象局的高薪挽留。为了便于签证,他在老师的帮助下,恢复了学生身份,经过一年漫长的等待,1950年10月,就在新中国欢度第一个国庆日之时,叶笃正登上了一艘将在香港停靠的轮船……
  投身建设,著书立学
  在叶笃正回国之前,中国的现代气象科学几乎是一片空白,研究手段也十分落后,真是百废待兴,当时的中国最需要像他这样懂现代气象科学的人。
  回国后,叶笃正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工作站主任,在北京西直门内北魏胡同一座破旧的房子里开始了艰苦的创业。他从怎样看天气图教起,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年轻的气象工作者。他常常对年轻的气象工作者说:“回国后我过得很充实,没有虚度光阴,中国的天气预报要在物理、数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今后,‘天有不测风云’的时代在我国该结束了。”
  仅几年时间,叶笃正就把大气物理学的主要分支都一一建立起来了,发展到数百人、门类齐全的大型研究所。在回国最初的几年中,和其他一些气象科学家一起建立起中国自己的气象科学。他关心和研究的课题是:影响中国的是什么天气系统?控制中国天气的环流是怎样发生发展的?
  在研究中他发现:在青藏高原以南和以北有两股强西风向东吹,青藏高原好比一个巨大的屏障使它们的位置比较稳定,越往东走,两股气流的距离越近,最后合成一股,到了日本风力最强。他还用当时最先进的手段和分析方法研究了东亚大气环流的演变,认为东亚大气环流的演变不是像以往人们认为的那样是渐变的,而是有个突变过程。
  回国后的第7年,叶笃正把这些重大发现写进了《大气环流的若干基本问题》一书中,并写了一些论文寄给罗斯贝教授主办的杂志发表,许多外国气象学家看了都很惊讶,想不到中国气象专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东亚大气环流的许多基本问题摸清。
  胸怀全球,笃学求是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笼罩在科学界的禁锢与阴霾终于被打破和驱散。同样是这一年,叶笃正精神焕发地重新走上了科研领导岗位,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叶笃正开始着手进行中国气候变化的研究,他积极参加全球变化科学组织的创立,并贡献了一系列科学思想,如气候和植被过渡带的敏感性、全球变化中大气化学的作用和“有序人类活动”适应全球变化等。
  1984年,美国气象学家专程来到中国寻求叶笃正的支持,希望共同开展气候变化研究。当时“由于人类活动引起气候变化”这一观点还没引起重视,即使是在小范围的学界内也存在着争议。但多年从事气象研究、开创了中国大气研究学科的叶笃正,却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前沿而且重大的战略性问题,“有排放,就会有变化,怎么变?中国应该怎么办?这就是我们科学工作者应该考虑的。”他坚定地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这个全新的研究领域。那时,叶笃正年近七旬。
  这次合作的成果被叶笃正认为是自己最大的贡献。1985年,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成立,叶笃正任主席。这是我国气候研究走上良好发展轨道的开端,几乎与国际同步。自此,从气候预测到影响评估分析,从全球气候变化到中国应对方案,中国气候变化30多年的发展势头一发而不可收。这30多年里,行走在科学春天里的叶笃正不仅埋头科学研究,还对中国气象业务系统的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央气象局共同建立了天气分析预报联合中心和气候资料联合中心,叶笃正参与了中心的工作。这两个中心随后发展成为采用近代方法进行天气预报的中央气象台和以近代方法整编气候资料的气候资料室。此后,他积极参与和指导建立中国气象业务系统,为中国气象局的“气象中心”“气候中心”和“信息中心”的建立做了大量工作。
  天道酬勤。叶笃正对科学和国家发展的贡献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承认,也为他赢得了众多荣誉: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陈嘉庚地球科学奖。2004年,叶笃正从世界气象组织主席别德里茨基手中接过了第48届世界气象组织奖,成为获得“气象诺贝尔奖”的第一个中国人;2005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授予,是对大师的致敬……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