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夯实教育基础 赋能乡村振兴

▲ 广西积极开展“学前学会普通话”系列活动


▲ 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雷池中学学生开心享用营养餐


  ▲ 云南怒江的山村幼儿园,孩子们在捏橡皮泥。(据新华社) 

 ▲5月22日,学生们在山东省高青县菁盛桑蚕基地研学(新华社受访者供图)

  打造优质乡村教师队伍
  教师是乡村教育的灵魂,是办好乡村教育的关键。乡村教师的素质水平和扎根坚守是保证乡村教育振兴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着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教学技能高超、热爱教育事业的乡村教师队伍,是统筹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安徽
  实施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高校定点扶贫、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等特惠帮扶措施,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发挥高校人才智力优势,把科研创新与“两强一增”行动深度融合,建设一批乡村振兴协同技术服务中心,并给予经费资助,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汇聚新活力。打造消费扶贫品牌,深入推进高校“面向采购”,全省高校面向原贫困县采购农产品金额累计达5.8亿元。安徽省“炎刘模式”“铜陵模式”被作为教育扶贫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广西
  为解决乡村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优等难题,广西通过公开招聘、特岗计划、定向培养计划、优秀退休教师支教计划等方式,不断加大教师补充力度。2016年至今,全区106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市、区)通过公开招聘、特岗计划、定向培养等方式,补充义务教育教师6.03万名,其中乡村教师3.87万名,紧缺学科1.56万名,为提高乡村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坚强师资保障。广西全力支持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职业教育,确保实现职业教育“上学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2014—2017年每年下达2亿元奖补资金用于支持贫困县中专改善办学条件。2018年起共统筹近30亿元资金支持中等职业学校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职业学校补齐办学短板。2016—2020年,职业教育精准脱贫专项行动招收建档立卡贫困户初中毕业生13万人。对于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及时编入职业教育圆梦班,共组建职业教育圆梦班2913个。每年开展各种类型的技能培训100万人次,极大提升了贫困家庭的技能脱贫能力。
   浙江
  积极探索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双循环、双促进”有效路径,全力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全面助力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全力打造“组团式”帮扶。浙江是在东西协作和对口支援中选派教师最多的省份之一,通过“组团式帮扶”有效提升了受援地的办学理念和水平,推进了理念和教学“双引领”。全力推进职业教育东西协作。统筹推进东西协作中职招生兜底行动,与湖北恩施州、云南滇西合作培养中职学生,累计招收四川省25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到浙江就读职业学校,已有500余名毕业生实现在浙就业。同时,将进一步完善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新政策。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山区26县教师队伍建设助推教育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山区26县教育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绘制了山海教育协作新蓝图,谋划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新行动。
  江苏
  大力发展涉农职业教育,培养更多服务乡村振兴、融入乡村产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推动新时期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教育支撑,进一步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落实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先后与新疆、西藏、青海、陕西、贵州、云南、辽宁、海南等8个省(自治区)开展对口协作。通过“校际互动、名师代培、定期交流、资源共享”等方式,支援建设当地紧缺涉农专业,结对共建农业技能实践实训基地,深化产教融合对接,强化高素质农业人才联合培养。持续办好内地中职班,为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发展培育人才队伍。不断推动职业院校结对协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值赋能,努力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质培优。
  黑龙江
  实施好国家和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特岗计划”、高校师范生公费教育(含优师计划专项)计划、“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和“银龄讲学计划”,落实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实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和黑龙江乡村教师成长计划。选派2000名师范类专业大学生,到省内县城及乡镇中小学校、幼儿园进行不少于一学期的“实习支教”(实践教学)服务。
  宁夏
  为有效解决边远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结构性短缺等问题,2021年宁夏教育厅在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支持下,以宁夏为试点开展“走教计划”,选派音体美学科骨干教师赴小规模学校(教学点)进行走教。一年多以来,宁夏采取县域统筹,走前审核;双向管理,走中监管;双向考核,走后总结;丰富内容,“线上”送课;授人以渔,线下送“教”的方法,从前、中、后、上、下五个维度,打造“五位一体”送教模式,目前已累计选派走教教师800余人次。

  高校赋能乡村振兴
  在教育部7月2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介绍,十年来,教育部各直属高校累计为帮扶地区投入和引进帮扶资金44.35亿元,帮助引入企业663个,引入企业实际投资额151.6亿元,形成了校内外联动的帮扶局面。近年来,为服务乡村振兴,教育部还组织直属高校开展了102项创新试验项目,以创新为手段、以试验为途径、以项目为载体,探索服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新模式。
  长安大学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设立“长安大学—商南县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基地”和“商南县乡村振兴研究基地”,开展职业技术人才培训,提供科技和智力咨询、援助服务。压茬轮换,研究生支教团13人全部服务商南,通过创新协同备课体系、深化课堂德育工作、探索教育激励办法扎实开展“第一课堂”育人,围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自护教育等主题定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支教工作和志愿服务,助力商南县基础教育提升。开展“牵手行动”计划,依托3D打印高新技术,为手臂残疾村民制作机械义指,提升村民生活获得感、幸福感。以数字乡村建设为抓手,探索建立通过基于潜力评价的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分析、现代物流体系和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建设、数字技术推动产业发展的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新路径,着力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现代乡村振兴示范镇。
  北京邮电大学
  学校加强农业产业科技要素投入,制定《核子村产业发展规划》,以产业规划引领产业振兴。建设核子村数字农业系统平台,开发农产品溯源、病虫害预防监测、种植环境监测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全面实现300亩茭白种苗繁育基地农田实时数字影像与农业环境数据监测功能全覆盖,提升科研院所帮扶专家“云上问诊”能力,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2021年,全村特色主导产业产值6200万元,带动种植农户450户,实现户均增收4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31.6万元。学校开发“智慧核子”基层治理系统,以“一码通、一张表工程”建设赋能乡村治理。制作一房一户一码“数字门牌”,打造“一码享受服务”机制,将办事服务窗口开到农户家门口,全面构建“一码采集、一号受理”基层数字治理工作闭环,实现乡村基础数据“全字段录入、一键化提取”,让“群众跑腿”变“数据跑路”。
  广西大学
  学校充分发挥科技优势,积极开展“科技助力春耕生产大行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帮助群众及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困难和问题。截至2022年6月,先后组织“线上”“线下”培训26场,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3716人次。疫情缓和后,60多名农业技术推广专家深入春耕生产一线,开展现场指导和技术咨询702人次,发放相关资料2600多份。编写的《广西中晚熟荔枝顶芽催醒与防控冲梢技术》《牛羊防寒抗冻四大技术措施》等6份技术方案,为春耕生产、群众增产增收提供了科技支撑。由于生产指导及时、技术保障到位,截至目前,帮扶村的春蚕已有四批次顺利上市,质量整体较好,均为优质茧,价格达到25元/斤。140亩的花椒即将迎来采收期,产量预计比往年提升30%,达到5万斤左右,2022年新种的万亩花椒也长势喜人。
  合肥工业大学
  学校精心建设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创新试验示范区,扎实推进教育部直属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创新试验培育项目——《探索村学+模式,打造砂坝村教育振兴乡村示范点》,发挥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等学科人才优势,于2021年精心设计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砂坝村的美好乡村发展规划并通过省级验收,确定年度建设发展规划,描绘未来发展愿景。学校投资200多万元高标准建设砂坝村幼儿园,全方位帮扶村小学,联系发挥灵璧师范学校的师资优势,高质量建设“乡村幼小教育示范园区”。每年投入300万元,加大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村容村貌,为推进乡村旅游和农民公园建设夯实基础;通过党建帮扶、消费帮扶、产业帮扶等路径,积极推进村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庭院经济的发展,提升民生水平和生活质量。多措并举,努力将灵璧县砂坝村精心打造成高等学校服务乡村振兴创新试验示范区。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于2020年起定点帮扶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在帮扶干部派驻村灵光村,学校围绕“建好一所乡村小学”这一主题,坚持“智志双扶”理念,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教育优势,多方挖掘资源,着力在灵光小学实施办学设施援建、助学物资捐赠、教师队伍培训、学生全方位培养等长效帮扶举措,助力灵光小学基础办学条件极大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校师生全面健康发展。教育正在逐渐点亮乡村的希望。
  两年来,学校先后联合新浪扬帆公益基金在灵光小学举办了“书香润童年,家育促成长”“跟着诗词去旅行”“妙趣花草间,缤纷城市行”三期阅读营、“阳光少年心向党,红色基因代代传”一期红色主题教育和三期数独营活动;联合灵璧县人民法院开展了青少年法制教育讲座,举办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等,参与学生达2000余人次;组织大学生“网络羽翼支教团”在灵光小学每周两次常态化开展网络支教活动,支教课程包括英语、音乐、美术和科普等;组织大学生社团开展科普课程进校园活动;专项设立“中国矿业大学行健奖助学金”,发放奖助学金2万元,并联系灵璧团县委争取到2万元助学金。系列教育帮扶举措有效补足了灵光小学教育短板,不但拓展了学生视野、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更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激发了学习动力,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