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e55761f7385030c3a3a987c4ddcfdb5_img_9_1081_310_204.png)
经过三天时间的深入学校调研,我了解到各校高三复习课进展情况,看到了高三复习课管理中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好的做法,也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提出几点建议意见供大家参考。
高三后期复习备考中存在的问题 复习备考的理念相对滞后。我们的复习课还停留在完成任务、知识目标、教师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落实,学生的自主自觉创新能力没有被关注,学生被置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我们迷恋于自己多年的高考经验,重复着以往的行为与做法,完全不顾及新时代、新课程、新方向、新目标。刻舟求剑,坐井观天,对于高三复习备考的站位不高,定位不准。
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课堂上,教师更多关注教学任务的完成,专注于学科知识讲授。而对于学生的基础、需求、兴趣等则很少顾及或者无暇顾及,一味地讲授,低效地提问,实际的教学效果到底如何,只有学生最清楚。学生复习课的盲目性依然存在,教师对于高考的内容是清楚的,但学生未必了解,尤其是基础薄弱的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于是在学习中懒于动手、动口、动脑,抄答案,应付了事。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学习中只有教师的声音,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动脑思考获取知识的过程被省略、被抑制。教师更关心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至于学生的学习状况,收获几何,思维训练、能力培养都不得而知。同时,几乎所有学校都缺乏师生之间的沟通机制,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偏少,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够,学生的主动性未能被激发出来。学生学习中的问题、障碍、需求得不到了解和重视。这样的复课备考,教师无异于在盲目教学。
试题训练的针对性较差。对训练试题进行研究,尽量不用套题、成题,不做重复题,不做设问有误的题,不做偏难怪题,不做与学生学习实际不相符的题。教师布置的训练试题疏于对学生完成情况的检查,部分学生不按时完成,或者根本没有完成,或者盲目照抄答案。“改必评,讲必纠,纠必查”,对于训练试题,先要进行错误率的统计,之后对于错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归纳错误的类型和程度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讲评才是有针对性的、有效的。
高三后期复习备考的几点建议 加强研究,把握复习备考的方向性。一是研读国家政策文件,研究课程方案,把握高考命题的方向。不仅教师要明白高考的方向,而且让学生也明白自己与高考的差距,从校情、教情、学情出发,制订切合实际的复习备考计划。二是研究教材,提高复习备考的有效性。许多教师都关注考点,却不研究考点。考点不是死的,考点体现在教学内容上,是重点、难点,是骨干知识的结合点,是学生易错点和易混点。要加强对考点知识的整合梳理,依据知识的内在联系,理顺知识体系,构建知识框架,打通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明确易错点、易混点,让学生真正吃透掌握。三是研究试题,提高试题训练的针对性。不可过分依赖教辅资料,要将高考信息与学情、复习资料融合起来,加大习题设计、筛选和编写的力度,精心选择一些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题目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训练的水平和质量。四是研究学情,切合实际,注重复习备考的落实性。从本校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状况出发,不能过于拔高,也不能无原则地降低难度。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确立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一步步达成高考理想。特别是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发展特长,走个性化、特长化路径。
立足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是用心备课。把学生的基础、需求、困惑和问题放在第一位,并依此进行教学设计,在上课时及时加以调整,以学定教,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吃透教材,教师在复习阶段要真正吃透大纲和教科书,融会贯通充分备课,不能图现成,用复习资料代替教材,以教科书的知识体系为主线,引导学生学会对知识进行归纳概括与整理。二是用心上课。一要回归学科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基础知识是朴素的,又是最重要的,纠正好高骛远的不良倾向;二要回归学情,这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许多老师不论本校的教学实际水平如何,不论学生的学习基础怎样,一味地讲高考真题、模拟试题,课堂教学中讲得多、讲得深,学生却无法理解。
抓好落实,实现高考最后突破。一是抓关键点,步步提升。高三不同轮次的划分,不是时间上的简单分割,而是基于学校和学情,根据每个学校的高考目标而确定的,从一轮到二轮,或者二轮相比一轮来讲,一定要有明显的提升与改变,否则这个阶段的复习就是失败的。二是查漏补缺,补齐短板。经历了一轮二轮复习,知识的点、线、面已经形成,往往由此进入一个高原期,此时进一步反思检测,会发现一些之前“自以为会而实际不会”或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缺漏,及时补救,为时未晚。三是调适心理,正常发挥。距离高考越近,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压力越大,甚至出现心理应激反应,感觉头脑空空。帮助学生调适心理,以保证学生考场的正常发挥,使三年来的努力不至于付之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