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聚焦六个关注点 让“双减”落地生根
□李朝生
  如何通过“双减”政策的科学引领,更新教育理念、优化学校管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对学校是一种考验,对教师是一个课题,对学生是一份责任。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聚焦六个关注点,促进“双减”工作落地生根。
  关注课堂教学
  提升教师教学过程的高效性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力军,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双减”政策,积极开展教研教改,将“双减”贯穿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评估、辅导等全过程,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开拓学生创新思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成为品德高尚、知识充盈、能力卓越的新时代接班人。
  比如在预、备、讲、练、测等教学环节如何高效衔接,课标要求与课堂重难点的落实是否完成并达标,课堂的预设、生成能否张弛有度、游刃有余等,都要求教师去研究和探索,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做好贯彻落实,帮助学生形成学科知识网络图,培养学生概括和梳理的习惯和能力。
   关注学生主体
  提升学生学习过程的能动性

  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必须在教师的引领下参与教学活动,可以采取独学、互学、帮学、群学等方式形成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依据教学实际情况,丰富学生参与教学的角色,通过“当老师、当学生、当医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动起来。另外,还可以加强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探究和梳理知识脉络,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提升学生学习的深度、广度和灵活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增强成就感,成绩稳步提升。
   关注教师教法
  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教师要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围绕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当讲则讲,当听则听,当点则点,当引则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探究能力。教师还要提升重难点和知识内涵外延的课堂有效性,让课堂简繁分明、主次清晰、张弛有度。以复习课为例,针对知识点多、课堂容量大的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画出“网络图、知识树”并圈出仍有疑惑的知识点,以小组为单位汇总上报。教师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平时出现的问题和易错点,精心设计复习的内容和方式,精选强化知识的习题和作业,带领学生明晰解答思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注知识巩固
  提升作业设计布置的层次性

  作业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是巩固教学知识、强化技能、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过程。基础性作业要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感和成就感;提升性作业要保证能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不断发掘自我潜能,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究;延展性作业要提高教师的命题能力,建立资料搜集类、擂台比武类、动手实践类,以及日作业、周作业、月作业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作业超市”,增强学生兴趣,让各阶段学生都能“吃饱”“吃透”。只有处理好作业的分层布置,才能做到人人有题做、人人乐做题。
   关注拓展延伸
  提升课后作业辅导的针对性

  “双减”政策下的课后服务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是教师查漏补缺、学生巩固训练、师生答疑互动的有效时段,能够及时弥补学生在课堂上知识巩固的不足。教师要根据课堂检测、作业批阅、学生表情等全方位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充分利用课后辅导,针对性答疑解惑,使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得更准确、更透彻、更全面。同时,在学生的疑难问题中反思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不断改进、完善和优化教学过程。让各层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后辅导过程中促进成绩提升,真正做到层次鲜明,落实有效。
  关注学生成长
  提升课后服务内容的广泛性

  “双减”政策的落地增加了学生拥抱自然、亲近生活、走进人群、发展特长的机会。学校除了开展课后作业辅导外,还开展了篮球、乒乓球、书法、象棋、舞蹈、演讲与口才、写作、电脑绘画、科技制作等学生活动社团。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选择相应社团,大大丰富了课后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满足了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成长需求,使其在有温度的课后时光中多元发展,健康成长。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积极探索和研究有效时间内的教学效率,让教育回归本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接班人。
  (作者单位:陕西省合阳县坊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