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三个课堂”为智慧教学加速赋能
□吴梦洁
  当前,教育迈入信息化2.0快车道,“课堂革命”搭乘信息技术的高速列车,让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这些助推了“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为实现更高质量的教育公平提供了重要条件。在教育部提出“课堂革命”书写教育奋进之笔的背景下,陕西省提出打造“三个课堂”,实施“课堂革命·陕西行动”,全面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用“三个课堂”的理念,深入解读“课堂革命”的必要性、意义、内涵以及价值,彰显出新时代的教育发展内涵,使改革热火再添薪柴。
  “三个课堂”为我们架起了课堂、课后、校外一体化育人桥梁,让我们站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开展高质量教育实践行动。其构建与融通就是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基于新理念、运用新方法、依托新技术,进行根植现实、面向未来的“课堂革命”,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从有质量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把课堂时空留给学生,把合作方法传给学生,把探究乐趣带给学生,让学生快乐学习。
  优化“第一课堂”
  创新推动智慧教学
  “双减”下的教育回归,关键是因材施教。在对“第一课堂”的实践中,西安市雁塔区航天小学着力推行智慧课堂,将大数据引入教学,即时记录、分析学习者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数据,并助力教师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在课堂上,一台平板电脑、一支手写笔,教师就可以在教室的任何角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并不会因此影响授课的进度和节奏,同时,让课堂呈现高效的互动。通过智能化推送练习题,对高频易错点强化训练,形成精准教与学的完整闭环。有了智慧课堂的大数据沉淀与分析,因材施教不再是一句空话。
  伴随智慧校园建设,新技术激发着学生的兴趣,让我对新时代的教育变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把课堂引向信息化、交互化,更引向学生的兴趣点和个性化需求,引导学生体验科技之美,享受学习之乐,在学生内心深处播种创新的种子,构建智能时代全新的课堂生态。
  开发“第二课堂”减负增效五育并举
  智能技术辅助教学,将教师从部分机械重复的教学工作中释放出来,教与学均不同程度实现减负增效。让教师更好地担任学生学习的对话者、能力的促进者、情感的激发者,更能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学校要坚持五育并举,通过举办故事大赛、开展“图书交易会”等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后服务精准延伸,实现学生课堂知识的内化、兴趣爱好的培养和素养的拓展。
   拓展“第三课堂”技术赋能提升素养
  在信息技术、大数据的加持和人工智能的助推下,开启“第三课堂”,走出校门,充分发挥研学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的作用。让学生在大自然和社会中得到锻炼,构建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养的新境界。学校推行每周一次的家务劳动,每月至少一次的社区或社会劳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自然景观体验、志愿服务等统一纳入“第三课堂”活动项目,通过图片或文字的方式在云平台进行展示,让学生在“第三课堂”绽放精彩。
  未来已来,路在脚下,时代赋予机遇,使命激励担当。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定要珍惜历史机遇,不负时代重托,以“课堂革命”为契机,创新融合目标与技术,探索智慧与发展,让每一朵生命之花绽放精彩。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航天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