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职的教师面对崭新的工作需要一个磨合期、一个适应阶段,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对待自己的职业规划或许还没有一个长远的打算,需要有明白人指点,这也是无可厚非的。那么,新教师如何成长呢?笔者以为,要认准“门、道”。
认准“门”
教师一踏进教育行业,学校总是想法设法促其尽快成长。学校的愿望是好的,但他们的成长绝非是一蹴而就的,不是听几节好课,听几场专家的报告,通过几次培训就能成为学校的骨干。他们刚参加工作的前几年,恰恰是“师傅领进门”,为以后“修行在个人”拜师学艺的几年。
成长的过程是曲折的。一棵参天大树的成长是从一粒种子开始的,它需要经历无数个春夏秋冬,需要适宜的“阳光”“雨露”。假如给它的“阳光”过足、“雨露”过多,反而会欲速则不达,弄巧成拙,帮倒忙。教师的成长也如出一辙,教学之路这么长,没有必要争一时长短。要守好自己的初心,不急不躁。坚信,只要经过足够的历练,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
汲取经验。虚怀若谷,多从老教师、优秀教师身上学习经验。潜心聆听,在优质课中开拓眼界、增长见识;在好课中发现问题,反思自己的短处,促使自己少走弯路;在一般课中,发现自我优势。精心备课。授课内容,了然于心,不打无把握之仗。只有教师先有了理解、思考,才能有东西与学生分享,才能带领学生在有情趣的课堂中徜徉。专心实践。不论哪门学科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结构的传递,而是经验、体验的积累。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在对话、交流、操作中得到实实在在的经历。用心反思。课后,要有复盘的思维,教学活动回头看,有哪些得与失,写“教”写“学”、写“得”写“失”,记录自己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一登一陟,站得高、望得远,眼界开阔;一回顾,回望自己坚实的脚印倍感亲切、倍加自信。教学反思思什么?思“效”、思“得”、思“失”、思“改”,通过持续的实践反思提炼形成自己的教育哲学。
认准“道”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要努力做个有“道”之师。
现在新入职的教师学历普遍较高,在传授知识、答疑解惑方面不存在问题。教师并非只管教书,还要育人,还要为国家建设培育合格人才,这才是为师之“道”。
“道”本义同“导”,表示在岔路帮助迷路者领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论何时都要坚守师德底线,这是“师道”之义。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只要认准“门、道”,教师才能更好地为自己的教育生涯推开一扇窗,打开一扇门,并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