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减”工作的深入推进,我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迎来了特色化发展的重大机遇。在这场变革中,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怎样去调整,才能在这场重大变革中实现学生的减负增效、全面发展,实现学校的特色化突破,给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自“双减”工作实施以来,我校围绕“六大工程”,分类推进,不断创新,积极构建“双减”背景下的学校教育新样态,做了一些尝试和努力。
时间重构,让教师队伍稳健前行
“双减”工作实施以来,对学校工作影响最大的便是教师的工作时间长、身体压力大,业务学习、集体备课时间无法保证等困难,甚至全体教师大会都很难统一召开。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和大家一样由开始的焦虑转变为冷静之后的深思。经过征求教师意见,学校行政会充分研讨之后决定采用“两减一增一分散”的方式予以解决。两减:对教师往常需要填写的大量表册资料进行有效整合,要求各部门安排给教师的资料一定要精简再精简,非必要不填写。将教师从过去繁重的资料中彻底解放出来。对于身体的减压,我们专门为每位教师配置了可以午休的办公椅,保证教师下午教学精力跟得上。一增:利用每周一、二、五下午的阳光体育时间(两位体育老师和科任老师负责),语数英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或教研活动,科任教师的教研活动则放在每周三早上第一节课进行。一分散:针对无法开会这一问题,我们在级部负责制的基础上,加强级部组长的协调领导力和工作权限,化整为零,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有效落地。
课堂重构,让提质增效强基固本
我们在“萤智课堂”的基础上,组建了课堂优化先行组,由我指导,带领教师研课、磨课。我们先从语文、数学两个学科着手。在内容方面,五六年级语文主要围绕大单元整合进行知识重组和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性学习,开拓学生知识面;三四年级主要进行知识的积累和学习力的培养;一二年级主要结合无纸化评价进行学习习惯的养成。数学主要通过场景式活动展开实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式方面,我们在原来“三学四导两展示”的基础上优化形成了“两学一展一检测”的课堂教学流程。此模式在继续保留原来学生质疑能力、迁移能力、批判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入“双减”背景下基础知识强化和当堂达标检测。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最终要让课堂教学从有形逐渐走向无形,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程重构,让核心素养有效落地
我校的“萤火虫”课程已经具备了较为完整的体系,但是在“双减”背景之下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重构,既要保持继续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化实施,还要与减负增效这一要求相吻合。为此,我们将原有的54门选修课调整到了周三的“课后服务”时间。将原来的专题课、整合课、项目式学习与“课后服务”当中的学科素养进行融合,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大课程观,学会合理统筹安排课程内容和课时进度。在此过程中,要求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萤火虫的一生”探究性学习我们继续保留,要求和“双减”政策紧密结合。在学科整合性学习的过程中锻炼孩子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作业重构,让知识与能力并重
“双减”工作对于学校教育而言重点在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学科作业进行科学统筹,精心设计,协调推进,确保在不减质的情况下让孩子学得快乐,学得高效,真正实现“双减”这一目标。为此,我们在落实上级教育部门对作业管理相关要求的同时,积极探索作业设计的实效化。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探究作业设计的“两模式三设立”。两模式:单学科“快作业”和跨学科“慢作业”。“快作业”少而精让学习更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研、在“做”中改;“慢作业”有趣味,让学习更生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索精神、科研精神、创造精神……“任务驱动式作业”让学习更自主,“活动探究式作业”让学习更有趣。三设立:设立“作业协调员”,加强作业统筹管理,大幅度降低学生作业量;设立“作业超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施分层作业;设立“作业监督员”,加强作业管理监督,确保“减负”落到实处。学期末力争形成作业设计单,形成特色化作业体系。
优化“课后服务”,让孩子享受美好童年
我们设计了“3+2+1+0”的“课后服务”思路。3——每周三次学科素养能力提升训练,主要涵盖文学赏析、思维拓展、艺术鉴赏等。2——每名学生每周两门艺术课训练,一是我校的选修课,二是特色社团。保证每名孩子每周有两次艺术课程学习。1——每周每名学生在原阳光体育1小时的基础上再增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让孩子玩得踏实,学得高兴。0——保证每天回家零作业,所有作业均在学校完成,落实减负政策,还孩子一个多彩的童年。在此基础上,我们利用周四下午大部分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同时,对剩余学生进行精准化指导,也就是我们过去讲的分类推进,培优补差。同时因为周四下午社团活动时间较长,我们设置周四为全校无作业日。
评价重构,让每一个生命都发光
在“双减”背景下,我们针对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测试这一要求,着力进行“五育并举”综合能力测评,尤其对一二年级的测评方案进行优化,期末给每一个孩子完成一幅客观而全面的评价雷达图,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让每一个生命发光。截至目前,评价体系和工作流程已基本形成,计划邀请部分家长代表召开家长恳谈会,通过后我们将进入实操环节,力争在一二年级的非纸笔评价方面做出一定的成效。
“减”是手段,“增”才是目的,“减负增效”永远在路上,我们要继续实施好“双减”政策,在重构的路上不断创新,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