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1版
本期发布:
课题设计中的核心概念界定
□徐炳嵘
  一项课题的设计,往往有统领课题的关键词,如一篇文章的文眼,它是课题设计的聚焦点与发散点,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课题的核心概念。核心概念界定时,不能一字不漏地沿袭前人的既有认识,不能对已有文献资料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墨守陈规,应当结合本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梳理相关的已有研究成果,同时融入自己的理解与思考,进行科学的转化、演绎、创造和提升,不做“概念的搬运工”,努力成为“思想的繁衍者”。具体地说,界定核心概念要掌握三个要领:
  既要揭示其一般性含义,也要揭示其在课题中的特殊含义,要整体界定而不是支离破碎地界定。核心概念统领诸多零碎概念以及碎片化的认识与思考,具有整体性的特征。核心概念不仅是一个固化的抽象概念,更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科学的解读、创造与重构,从而让该课题研究的价值得到升华,让研究达到深刻的境地。界定核心概念时,要全面、深刻、精准地界定,使核心概念的界定成为该课题研究的理论导向、思维方式与核心载体,让研究变得明晰、通透、顺畅,使该课题研究视野开阔、格局变大、品质提升。
  不能照搬词典或者百度上的解释,而要通过概念界定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核心概念的界定,就是课题设计者对研究领域的确定、思考与表达,反映出研究者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合并融通的程度与状态。核心概念的界定,既是对前人智慧的采集,也是研究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的体现,是对核心概念所代表的研究领域的认识发生质变的结果。核心概念界定时,首先要寻找这一概念的原本之义,获得相对科学、完整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含义,然后融入自己的理念、思考与创造,使之成为该课题主要思想的抽象与概括、浓缩与概要。
  不能停留在概念界定上,要进一步揭示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构成课题所要呈现的规定情境或空间。核心概念必然出现在课题名称中,数量上往往不止一个,这就需要对所出现的两个或三个核心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必要的梳理与揭示。有些核心概念的内涵众所周知,不必再多作解释,而应把笔墨更多地放在对概念关系的阐述上。通过对核心概念之间逻辑关系的揭示,使课题设计思路达到融会贯通,使得遮蔽的真实敞亮起来。核心概念数量不是越多越好,超过三个就会使选题变得复杂,核心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就会难于理顺。最佳情形是,只有一个核心概念,且其所代表的研究领域具有前沿性。
  课题研究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式。教育科研是用教育理论去研究教育对象与现象,探索新的未知领域及其规律,以解决新问题与新情况的一种创造性认识活动。所以,课题的选题要新,这是课题设计、申报与评审的核心竞争力。选题新,主要体现在所选取的核心概念要新,这是科研的本质所决定的。课题设计者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是用逻辑思维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为了厘清研究的范围,确定研究的边界,明晰研究的定位。